屏東縣竹田國小躲避球隊十七位學生代表台灣前往香港,以精湛球技跳級參賽,勇奪冠軍。圖/竹田國小提供
屏東縣竹田國小躲避球隊十七位學生代表台灣前往香港,以精湛球技跳級參賽,勇奪冠軍。圖/竹田國小提供
【記者林汝娟屏東報導】「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只需要從旁鼓勵他們!」代表台灣參加二○一四香港躲避球國際邀請賽的屏東縣竹田國小躲避球隊,透過紮實的體能訓練,以男女混合編制十七人,跳級參加男子組競賽,一舉奪下冠軍。
培養體能戰術
最少需要4年
第一場比賽對上香港當地球隊,只用十七球,就將對手全數觸擊出場;花一分半鐘,就結束比賽。全隊唯一的左撇子李俊逸,專長是攻擊最難防守的腳踝,是奪冠關鍵;其中一場比賽更在十二秒內,精準擊中對方四位球員腳踝。
竹田國小躲避球隊教練曾明禮表示,男女混合編制只有在學校班級人數少於十二班以下成能成立,竹田全校僅二百多人,不僅球員不好選,在需仰賴長期紮實的體能與球技訓練下,更常有學生「落跑」。
這次奪冠主力有六名球員,小二就開始練球;其中一位「神出鬼沒」的李柏諺,就是從小二開始培訓,不僅移動速度極快,拋球角度準確,還常能壓制對方防守戰術,是不可或缺的戰將。
曾明禮說,培訓一個學生最少要四年,不管是拋、接、攻擊、移動等,皆需長時間培養,因此,學校每天的例行訓練很規律,每天下午都要練習至少一小時,周日下午要訓練約三至四小時,除了體能訓練,還要培養戰術觀念。
出國拓展視野
訓練獨立精神
「與其教他考一百分,不如養成正確觀念。」面對孩子的好強,曾明禮表示,只告訴孩子要懂得保護自己;唯有健全的身心,才能發揮實力,與隊友打出好成績。他說,必須專注觀察孩子的練習、比賽狀況,把傷害降到最低,才能讓孩子在球場發揮實力。
在偏鄉學校,超過一半的孩子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出國對這些球員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譚」;直到球隊成績愈打愈好,去年拿到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入場券後,曾明禮決定帶孩子出國拓展視野,也開始改變這群孩子的心。有八位不曾出國的孩子,藉由這次賽事,也增長見聞,訓練獨立精神。
「比賽成績不是絕對,如何讓學生找到舞台,才是最重要的。」曾明禮表示,出國,是他唯一能給孩子的目標,讓他們有機會拓展視野,給自己不同的人生藍圖。
體驗英語授課
更能自我要求
有國際賽事經驗後,讓孩子開始有了「夢想」,其中有位畢業生為了出國圓夢,不斷加強練習技巧,卻意外舊傷復發、惡化,無法出賽,儘管如此,仍激勵隊友要為台灣、竹田拿下「金牌」的心。
「終於雪恥了!」獲得金牌後,讓占球隊半數的畢業生感動地說:「好開心能達成目標,不再是第二名!」孩子臉上充滿自信神采,為努力成果,留下最佳印證。
此外,竹田國小也與香港元朗商會小學締結姐妹校,曾明禮也帶學生參訪;跟著當地學生一起上課、交流,還參與全程以英文授課的語文課,讓竹田孩子大開眼界,心想:「怎麼辦?我都聽不懂?」
下課後,學生向教練承諾,未來要好好認真學習,「不然以後我怎麼跟別人競爭?怎麼出國?」學生一席話,讓曾明禮欣慰地說:「這一趟帶孩子出國,真的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