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小生 陳亞蘭 阮愛惠 |2014.07.06 語音朗讀 83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歌仔戲界裡極受歡迎的小生陳亞蘭,二十歲時即在楊麗花製作的電視歌仔戲裡大放異彩;後來她又以綜藝主持人、連續劇演員的身分,在演藝圈打下一片天。 圖/陳亞蘭提供具有深厚戲劇底子的「小咪」陳鳳桂,這次回歸女兒身,演出仙氣飄飄的織女。 圖/陳亞蘭提供王彩樺在戲中飾演牛郎的大嫂,這個角色能說能唱、有哭有笑,相當搶戲。 圖/陳亞蘭提供為了讓這部戲圓滿,陳亞蘭在演藝圈的好友也都跨刀相助。 圖/陳亞蘭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台灣歌仔戲界裡極受歡迎的小生陳亞蘭,二十歲時即在楊麗花製作的電視歌仔戲裡大放異彩;後來她又以綜藝主持人、連續劇演員的身分,在演藝圈打下一片天。有人封陳亞蘭為台灣演藝界的「三棲」明星,沒想到後來她的「棲地」還延伸到對岸;陳亞蘭和中國大陸演員張國立合演的《一品夫人芝麻官》和《歡喜菩薩》,在兩岸播出時相當受到好評;二○○五年,陳亞蘭更被大陸廈門海峽衛視延攬前往製作及主持節目《娛樂鬥陣行》,成為首位在中國取得主持證的台灣藝人。 經歷過多樣化的演藝工作,且累積了高知名度及廣大的粉絲後,陳亞蘭卻從未忘懷她最始初的摰愛──歌仔戲。今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三日,她與聯合報系攜手打造一齣別開生面的舞台歌仔戲──《牛郎織女》,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四場,期間正逢七夕,陳亞蘭希望透過這齣戲,呼喚久別的歌仔戲迷進場重逢,好好傾吐一下相思之情。 歌仔戲+高科技 傳統創新兼具 二○一一年,陳亞蘭創立了「陳亞蘭歌仔戲團」,並曾製作電視歌仔戲《天龍傳奇》。這次她回歸傳統,走回舞台,是因為深信歌仔戲的生命力原本就來自野台;而來到人生的中途,陳亞蘭熱切地想尋找自己的根、想回饋歌仔戲。這次身兼《牛郎織女》的製作人及男主角,陳亞蘭除了忠於歌仔戲迷人的傳統元素,更加入她在電視歌仔戲所善用的動畫、投影等多媒體科技,以創新手法呈現這個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 為了這齣戲,陳亞蘭推掉所有工作邀約,全心投入籌備工作。她的恩師楊麗花熱情相挺,出任總導演及藝術總監一職;陳亞蘭在演藝圈的好友也都跨刀相助,例如「春禾劇團」團長郎祖筠,雖非歌仔戲科班出身,但因她很能拿捏角色性格,便挑起導演大樑。而主要演員方面,具有深厚戲劇底子的「小咪」陳鳳桂,曾在《天龍傳奇》中和陳亞蘭當兄弟,這次則回歸女兒身,再次和陳亞蘭搭檔,演出仙氣飄飄的織女;這也是兩人首次在戲裡演情侶。此外,《牛郎織女》還為「保庇天后」王彩樺量身訂做了一個角色──牛郎的大嫂,這個角色能說能唱、有哭有笑,相當搶戲。此外,電視演員廖慧珍也應邀獻上她的歌仔戲處女秀。《牛郎織女》還找來專精台灣民俗文化的林茂賢老師擔任藝術顧問,王奕盛、蔡桂霖兩位老師分別擔任視覺及服裝設計,「臺灣國樂團」則擔綱音樂演奏。 楊派歌仔戲精神 精華盡出 至於陳亞蘭的黃金班底紀麗如、許仙姬等,這次當然不會缺席。加上「蘭陽戲劇團」的點綴,老幹新枝一起激盪新火花,演員演得盡興,觀眾看得過癮。為了讓睽違多年的歌仔戲觀眾驚豔歡喜,陳亞蘭可說把她歷年來的經驗和資源悉數獻出在《牛郎織女》上了。朋友看她精華盡出,擔心她讓觀眾「吃重鹹」,把觀眾胃口養刁了。對此,陳亞蘭卻義無反顧,她說:「這是楊麗花老師的『楊派』歌仔戲再次發揚、展現的作品,一定要讓大家看到『楊派』精神所在;這也是我們為『咱的歌仔戲』灌注新生命的重要機會,怎能不全力以赴、傾囊相與呢?」 相隔10年 台灣再次見到電視歌仔戲 陳亞蘭曾赴廈門主持電視節目五年,期間頻繁地在兩岸奔波。二○○九年,她在搭機從金門回台北的途中,和一位在台灣戲曲學院工作的女士談話,得知從戲曲學院畢業、主修歌仔戲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到專業劇團演出,後來都紛紛轉行了。陳亞蘭聽了後覺得非常可惜,想起自己出身歌仔戲世家,打從娘胎裡就聽著歌仔戲,後來歷經一番辛苦,才學到歌仔戲的各種技藝。她說:「現在的年輕學子雖有學校提供專業的學習環境,卻在畢業之後英雄無用武之地;吃歌仔戲飯長大的我,想讓下一代知道歌仔戲是台灣優美的戲劇文化,不想讓它被時代的潮流湮滅掉,也不想讓歌仔戲人才斷層。」陳亞蘭當年立下這樣的心願,並在二○一三年,終於推出電視歌仔戲《天龍傳奇》,這是繼二○○三年楊麗花歌仔戲《君臣情深》之後,整整十年,台灣再次見到電視歌仔戲的播出。 秉持高品質要求 1人分飾3角 陳亞蘭說:「歌仔戲在台灣並沒有真正沒落,它的觀眾仍在,只是電視圈的大環境改變太多,目前台灣有一百多個電視台,廣告客戶不知道該把錢砸在哪裡;在欠缺製作經費的情況下,當然沒有電視歌仔戲的生存空間。」從廈門回來後,陳亞蘭決定回到自己的根,也要重振楊麗花的「楊派」雄風。 她說:「我作電視歌仔戲時,秉持的是楊阿姨一貫高品質要求──歌仔戲要拍出八點檔的氣勢,每齣戲裡大約要唱三百到四百首歌,都是進專業錄音室錄製的。如果以專輯來講,大約可以發四十張。再加上十幾位文武場、演員、服裝、道具及電腦動畫等等費用……這對任何一家電視台都是很大壓力。」後來陳亞蘭向新聞局爭取到一千四百萬的補助,加上很多好友不計酬勞參演,她更是一人飾三角,不支領演員費,總算把每集半小時、八十集的《天龍傳奇》成功推上檯面。《天龍傳奇》創下相當好的口碑和收視率,後來更在網路流傳,收看的觀眾超過千萬,「重新讓歌仔戲走進家庭、吸引年輕人來看歌仔戲」就是陳亞蘭最感欣慰之處了。 以本土文化 傳達永恆情感價值 電視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但舞台歌仔戲的魅力亦是電視無可取代的。因為如此,今年聯合報系看中陳亞蘭的號召力及製作能力,央請她合作舞台歌仔戲。陳亞蘭說:「這是聯合報系首次製作本土文化作品,我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全力支持!」因檔期排在農曆七月初,陳亞蘭和導演馬上聯想到「七夕」題材。她表示:「牛郎織女雖然是傳統的老故事,但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創意空間。我們保留了它的基本架構,但不讓它太淒涼悲慘,而且在歡笑之中,傳達出忠孝節義的意涵。」 隔了這麼久才再站上歌仔戲舞台,陳亞蘭有很多意念、構想要放在這齣戲裡。她指出﹕「大家都知道,『看歌仔戲的孩子不會變壞』,這齣戲裡,談情說愛、生離死別都有, 愛情、親情、友情都有傳達出來,這正是傳統歌仔戲的特色,也是人世間永恆不變的情感價值。」陳亞蘭說,其實台灣有好幾團優秀的歌仔戲團,每一團各有特色,也都如實地傳承著歌仔戲的文化價值和使命。她說:「我是楊麗花的學生,我們『楊派』的特色就是明星多、藝人來加持;我們也採用了很多電視的表達形式,這些都是我們獨樹一幟之處。」 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為人、行事準則 陳亞蘭家中是拜佛的,但她對於任何宗教都敞開心靈接受。在演藝圈這麼多年,她也有機會接觸教會活動,心中一樣很歡喜。陳亞蘭說:「佛在我心中,天父也在我心中。神像或者是耶穌像,都只是人們傾訴、懺悔、對話的對象,是人們心靈寄託的對象;並不是我們向祂祈求,祂就要應許我們。心中有沒有神佛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我從小浸淫在歌仔戲世界,『舉頭三尺有神明』是我的家教,也是我的信仰,我的為人和行事,都依照這樣的準則。」 陳亞蘭是楊麗花的得意門生,她的演藝之路受楊麗花的栽培和影響很大。她說:「我在楊阿姨身上學到很多很多。楊阿姨說,很多機會,不是我們自己得來的,是別人給我們的。我們先要自助,然後助人,人緣自然會好;人緣一好,貴人就多,運氣當然會好。」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陳亞蘭曾接演了多部公益廣告,因而得到「亞洲傑出藝人獎」。她說:「當我們真心去關懷別人,他一定感受得到。我們作善事時,弱勢者雖無法給我們實質上的回饋,但他看我們的眼神,是作任何事都得不到的價值。幫助弱勢,就像在幫助自己,那種說不出來的快樂,感覺非常好。」 陳亞蘭除了常作公益義演,目前也擔任「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的常務理事。協會秘書長是紀寶如,他們常幫助弱勢老人, 每周都有兩三次的探訪活動,透過活動捐款或上台表演,造福無依的老者。 前一篇文章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吳嘉麗 下一篇文章 大提琴家 范宗沛 跨越世代 以音樂送媽媽最後一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9退休之後2025.05.01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