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石窟卷】阿旃陀石窟第19窟

文/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2014.06.16
2460觀看次
字級
〈阿旃陀石窟第19窟大廳〉圖/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文/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最初為修行而設,起源於古代印度的佛教石窟,在建築形式上分為居住的毗訶羅窟(vihara)及禮拜的支提窟(caitya)。上周介紹居住的毗訶羅窟——莫高窟第二八五窟,本周介紹禮拜的支提窟——阿旃陀石窟第十九窟 。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第十九窟在整個石窟中段。約開鑿於五世紀下半葉,屬於後期支提窟(caitya)。

平面呈馬蹄形,窟外設庭院。洞窟形制與前期支提窟相同,所不同的是後方的窣堵波基座正面設龕,內雕立佛像,大廳和側廊間的列柱柱身、柱頭及窟頂橫梁鑿有許多佛龕,壁面飾彩繪。窣堵波的平頭與傘蓋變得高大,舉至天頂。

窟門外壁面及庭院側壁有大量的浮雕裝飾,除佛像外亦雕有大量天神,其中以前庭右壁之龍王和龍妃,以及支提窗兩側之藥叉最引人注目。

門柱旁二像龕分別刻畫燃燈佛授記和施土供養的題材,突出布施功德的主題。雕像勻整地羅列於石柱、飛檐、壁龕各處,部分造像體量比真人高大,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水準,也是佛教鼎盛時期石窟建築的最佳代表。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由星雲大師總監修,佛光山宗委會策畫,分類彙編各門類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總成八大類共計二十卷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