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可青海熱貢藝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村中的畫師年收入增加至人民幣三十萬元左右,來此學習畫唐卡的愛好者更遍及世界各地。
圖/中新社
【中新社電】「民間傳承讓唐卡藝術僅流傳於藏族之間,我的理想是讓唐卡被世界關注。」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唐卡教師楊旦春說,從前唐卡藝術都是在藏區民間「師徒相傳」,許多技法逐漸遺失。現在「學院派」傳承唐卡藝術不但能讓這門藝術發揚光大,還能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可謂「一箭雙雕」。
目前,中國大陸有三所大學招收唐卡專業學生,西北民族大學是其中一所。西北民族大學從二○○七年開始招收唐卡專業本科學生。二○一二年西北民族大學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唐卡專業的招生資格,兩年來招收藏族、漢族、回族等三十二名學生。
唐卡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楊旦春說,唐卡不同於一般繪畫藝術,他與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息息相關,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不僅僅傳授技法,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佛像、圖案背後的文化內涵。」楊旦春說,這是「學院派」唐卡藝術傳承的關鍵。佛像身上標識性的物件不能出差錯,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畫作的成敗。
來自青海的藏族學生周新加從小就喜歡唐卡的莊重神祕。「愈學愈覺得難畫,但愈學心愈靜。」周新加感悟道,唐卡藝術背後的「佛法精深」需要下苦功參透。
日前有一位商人想買周新加正在創作的一幅唐卡作品。「入學兩年,我的作品就能得到認可,是對我極大的鼓勵。」周新加說,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唐卡教師,把唐卡繪畫傳承給喜愛這門藝術的人。
西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包曉峰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民間文化既需要傳承,也需要發揚,學校比民間更能提供發揚的平台和機遇。」在「就業難」的時代,學習唐卡畫的學生能把自己的畫賣出去,這就是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