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政治悲情 尋訪往日情懷

杜晴惠 |2014.06.08
1540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台灣歷史書籍,漸漸遠離因政治所帶來的「悲情」,呈現出豐富多元樣貌,無論是從庶民的諺語、日治時期天皇家族的旅行路線,抑或是納貢、交易、探險、移民、行軍的古道切入,猶如一塊塊拼圖,拼出台灣往日足跡與情懷。繪圖/許書寧(玉山社提供)

文/杜晴惠 繪圖/許書寧(玉山社提供)

若說歷史學家黃仁宇成功地將中國歷史研究帶進大眾出版書市,締造「史學書也能成為暢銷書」的紀錄,那麼,在台灣史出版品領域中,就不得不提起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任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她的《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出版至今是唯一暢銷十萬冊的台灣歷史讀本。這本書不僅在銷售上交出亮眼成績單,還曾入選「東亞出版人會議」的「東亞一百冊」經典作品,被翻譯成日文、韓文等不同版本。

今年四月初,周婉窈四年前應玉山社邀請、為台灣新世代所寫較淺顯易懂的《少年臺灣史》一書終於出版,全書以流暢的文筆、簡明的主題,像是「地球和美麗島的誕生」、「台灣給世界的禮物」,到「轉型正義和美麗新國家」,帶領讀者去了解與感受這座島嶼的獨特歷史魅力。

悲情對未來無益

「目前的台灣議題研究仍不乏悲觀的論調,但過多的猜測、情緒對於台灣的未來無益。」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說,公司自一九九五年成立至今十九年,始終關注台灣議題,近年來明顯感受到這類書籍的「悲情訴求」比例已逐漸降低。「悲情的過去是事實,不容否認,從過去的歷史更能看到問題所在,但不要出不來,我們終究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魏淑貞說。為了給予台灣史積極正面的新樣貌,她找來旅居大阪的繪本作家許書寧,為這本書繪製三十餘幅大大小小精緻的歷史畫作,增添柔軟的溫度與趣味。

從「泰雅族射日傳說」(如圖)到台南市五妃廟;新竹林家潛園、屏東萬金聖母聖殿,到描繪台灣開港通商後西方人帶來基督教的馬偕牧師、馬雅各醫生;清領末期近代化工程景況——億載金城、沈葆楨、劉銘傳、台灣最早的火車頭騰雲號、台北初架電燈情景擬想圖等。來自北港的許書寧說,接下這本書的插畫工作,自己才開始認識許多過去視而不見,其實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流。

旅遊與歷史結合

除了《少年臺灣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日前也出版夫妻檔徐如林、楊南郡的著作《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徐如林、楊南郡兩人登山四十多年,其中花了三十多年調查古道,他們接受國家公園與林務局委託,先後完成清代八通關古道、蘇花古道、崑崙坳古道、南崑崙古道、關門古道、阿塱壹古道……等古道的調查與整修規畫建議,還探查深藏在高山裡,台灣原住民各族的人文史蹟。

資深歷史大家為出版奉獻智慧,年輕的史學研究者也發揮創意,結合旅遊與歷史,於五月初出版了《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描繪日治期間,二十七位日本天皇家族成員到台灣的三十四次旅行。

事實上,這本書的素材來自作者陳煒翰的碩士論文,他的指導教授師大史研所所長張素玢說,因文獻毀於戰火,日本皇族檔案並未全面開放,這段歷史研究難度頗高,但陳煒翰卻以地毯式的蒐羅,用雙腳一步一步走出這段皇族旅行的歷史。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詹素娟說︰「在這本題材特別的書中,皇族成員恢復了凡人本相,泡湯、賞景、喝牛奶,還會戳破『演很大』的教學展示,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歷史這樣讀,你能不喜歡嗎?」

庶民生活趣味多

另一本《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作者蔣竹山則是上天下地網羅日治時期庶民生活中的物件,小如一塊肥皂、一盒森永牛奶糖,大如國家公園、台灣八景,來闡述一件又一件的歷史事件。

這位現任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的作者,一向認同「關於大眾的歷史、寫給大眾的歷史、大眾書寫的歷史」,教書之餘也主持熱門網站「新文化史部落格」(目前閱覽人次已突破兩百萬)及「大眾史學部落格」,大力推動大眾史學工作。

當年大學學長、現任茉莉二手書店書物總監的傅月庵就說︰「任何一門學問想要普及化,總得有足夠的數量與質量,方始得以讓有心者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萃取精華,化繁為簡,用人人都聽得懂的話,講出人人未曾知的事物。這個工作的不容易,於是可想而知:你必須博覽群書,尤其最新的研究發現;你多半述而不作,僅是以自己的視角,消化整理旁人的研究成果。此事於自己的『學術業績』,幫助恐不大,對於社會大眾的獲益,的的可見,是之謂『功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