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圖:邱麗玥攝
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端午佳節,又稱為詩人節,網路書店應景開闢「詩人節」主題專區,洋洋灑灑一長串的詩人作品,無論讚詠人生或喟歎哀愁,彷彿濃縮了百年來人類心靈的旅程。
文/杜晴惠
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的端午佳節,又稱為詩人節,網路書店應景開闢「詩人節」主題專區,洋洋灑灑一長串的詩人作品,無論讚詠人生或喟歎哀愁,彷彿濃縮了百年來人類心靈的旅程。
法國十九世紀現代派詩人波特萊爾、印度詩人泰戈爾、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但丁,抑或是台灣學子課本上常見的詩人徐志摩、周夢蝶、鄭愁予、席慕蓉、余光中、吳晟、羅智成……每一位詩人作品中的經典詩句,總讓讀者吟詠再三。
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的教授莊淇銘,就是詩詞的「嗜讀者」。除了中外現代詩人作品,中國古典詩詞他更是倒背如流,「古典詩詞同時兼具文采與心靈境界。」他說,不管是古詩、律詩或絕句都有豐富的內涵,能提升一個人的人生涵養,激發創意靈感。
提升涵養 激發創意
「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喜歡上國文課,我常想,若是國文課能上得像音樂課,就會很愉快了。」莊淇銘說,常用的中文字大約三千字,每個字宛如心靈音符一般,組合得好,就能演奏出動聽的人生之歌,而中國古典詩詞,文字簡單扼要,算得上中文之精華。
過去他曾經開過一門「談詩說詞話人生」課程,他教學生從詩詞裡找出邏輯與創意,「你看,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中寫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先入景,再提人生抱負。另一首〈涼州詞〉則寫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同樣描寫黃河景色,再描述心境,最後帶入聲音,當時代的環境、詩人的處境就鮮活起來。」
他說,許多人都會好奇他如何能背誦出那麼多的詩詞,事實上,若了解詩人的思維邏輯,背誦並不困難。而經過他的妙語解說,學生也很快進入詩詞情境,「最後,我會帶著學生到淡水河,教他們實地體會,想想自己如何運用中文寫作抒情。」
巧用詩詞 頓悟開竅
「閱讀很重要,閱讀之後更加重要。」過去,莊淇銘總是在各種座談會或演講場合提倡「閱讀不能只將書本知識影印到腦中,還要懂得思考知識及創新知識。」他說,閱讀詩詞還不夠,若再加以背誦,受益更多,尤其遇到重要場合,詩詞除了能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發揮撫慰人心的作用。
「曾有人說何須背誦?要參考的時候再上網查詢就好了,」他說,詩詞文章背得愈多,產生的功能愈強,尤其人與人溝通交會的瞬間,若還要搬出電腦上網查詢,交流「當下」便一閃而逝。
如何活用自己所背誦的詩詞文章?口才便給的莊淇銘說,曾有一位朋友為人作保,失去一棟房子,心情非常不好,他用詩聖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來安慰朋友,「『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剛開始朋友不知我吟誦這篇文章有何用意,我說,天地是萬物暫時居住的旅舍;從光陰時間來看,我們也只是過客,這棟房子在現階段的制度下屬於你的,有一天你走了,就算現在沒有失去,將來也不屬於你的。」那位朋友聽完,哈哈一笑也就放下了。
莊淇銘說,他也常將詩詞運用在告別式的致詞中,輕輕一句清朝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人感覺親人的逝去並不可怕,也無須過度悲傷。
除了運用古典詩詞,經常受邀在結婚典禮上致詞的他,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他將作家余光中的〈鄉愁〉,改寫為〈情愁〉,用來形容新郎與新娘從戀愛到結婚的甜蜜與波折。余光中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莊淇銘則改寫道︰「初戀的時候,愛情像一頭心慌慌的小鹿,撞到這頭又撞到那頭;熱戀時,愛情像一潭深深的湖水,人在外頭,心已掉到裡頭;失戀時,愛情像一杯濃濃的苦酒,苦在舌頭,痛卻在心頭;誤會冰釋後結婚時,愛情像一道紅紅的地毯,牽著心上人的手,從這頭走到那頭。」簡短致詞完畢,總會博得滿堂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