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多發性硬化症」屬罕見疾病,大眾對它的了解有限。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昨發布國內首部衛教影片《針脫困境 服出希望》,提醒大眾重視多發性硬化症,呼籲患者積極就醫、不放棄治療。
因應五月「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北投健康醫院院長蔡清標,昨發表一份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治療心聲調查,及目前臨床藥物的選擇。
二十六歲林小姐,一天突然莫名眼睛不自主顫動、左臉麻痺,就醫發現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猶如晴天霹靂,人生瞬間墜落谷底;疾病嚴重復發時,甚至只能臥床、全身動彈不得。所幸及時治療,如今可行動自如地逛街、看電影。
蔡清標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好發年齡為二十至四十歲,其中又以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女性居多,罹患率為男性的兩倍。近年亞洲地區罹患人數逐年攀升,十年內增加二點五倍,迄今已逾一千多人。他分析,台灣人生活方式西化又不愛曬太陽,導致發病率提高。
多發性硬化症常見症狀包括:肢體無力、痠麻、走路不協調及視力模糊。不過因為不好治療,不論打針或吃口服藥物都有副作用,造成許多病患未規律治療或中斷治療。
蔡清標表示,此病若放著不治只會快速惡化,五年內可能需拿拐杖、十年後輕度殘障,二十年後就會重度殘障,腦也會嚴重萎縮。
蔡清標鼓勵病患積極治療,才能防止病情快速惡化,只要學習與疾病和平共存,也有過正常生活的機會;患者如遇治療困境,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切莫自行停藥,增加復發風險。
他提醒,多發性硬化症狀往往持續二十四小時以上,但是症狀再次出現頻率會相隔幾周甚至數月,就算隔天已無徵兆,仍應及早至神經內科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