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湮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走訪一趟長江三峽,是許多人的心願,看一眼淵源流長、風情又風霜的長江,看她流經兼具了秀麗、雄偉、險峻的三峽,走一走李白筆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古棧道身影、體驗一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真實感覺。
三峽,古來多少文人雅士流連駐足、賦詩歌詠的奇絕之地,有說不盡的典故歷史、有欣賞不完的奇峰麗水;江水兩岸更多的是細數不完耳熟能詳的地名,千百年來它們牽動著人心、豐富著原就綺麗旖旎的中華文化。
「赤壁」之於熟悉三國故事和喜愛詩詞的人來說,特別具有歷史意義。
位於長江三峽邊的赤壁,是遊人必往之地,滾滾江水旁,一邊是險峻的山壁,大大的「赤壁」兩字,雋刻其上,看到的人無不發出驚嘆││嘆的是,終於靠近它、走到它面前了;嘆的是你也能如此的貼近歷史,也能夠和賦中人物來個古今對談。
談什麼呢?
談至今一千八百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揮軍南下,終致兩度失利,兵退北方,因而成立三國鼎立的局面?
談戰爭當時的兩軍交戰,戰況激烈、死傷慘重,然而勝則勝矣、敗就罷了,可憐江河,憑添了多少無主孤魂?
談江水依然悠悠,日幕煙雨仍舊;只是三國已然凋零;故事早已飄緲?
後人重登斯地,不免懷想:若「赤壁」有知,怕也要慨歎,這哀傷委實過於沉重吧?
心嚮往之,可往訪此地,或撫今追昔、或尋幽探勝,不勝唏噓之餘,為免掃了遊興,就別試著去分擔有關「赤壁」的功過與哀愁了吧!不妨收拾起心情,舉目四望,好好欣賞眼前美景,體會一下蘇東坡〈赤壁賦〉中的美好寫意: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只是啊!「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要想如此陶然忘機,可得先學學蘇學士的風流曠達,否則美景當前,可就辜負了。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酘酘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共適。
既是踏上勝地,就跟著他老人家眼波流眄之處││看江山如此多嬌,盡情享受吧!
遊罷歸來,抖落一身塵霜,眉眼開闊、身心舒泰!
至於「檣櫓灰飛湮滅」那些事,只能留給「赤壁」獨自承受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啊!如若不然,更待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