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學做事》求人不如求己

任浩之 |2007.01.01
462觀看次
字級

自己的命運不可寄託在別人身上,如果自己是軟,沒人能把你扶上牆。自己挺身而立,才能成一棵大樹。總想著借別人的樹蔭乘涼,永遠做不成大事。 


曾國藩曾經教導部下說:「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也就是說,沒有真正的本事,卻千方百計讓別人以為自己有本事,只能反受其害。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從自身出發,靠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而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幫助和扶持上。

曾國藩雖然強調人多好辦事,曾說大事要多得幫手,但他主張關鍵之處還在於自己。因為自己立得住,別人自然而然就來幫助,如果自己不成器,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也是無濟於事。

每個人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很難想像誰會一輩子跟定你,為你甘心付出,不求回報。在宦海浮沉的一生當中,曾國藩也飽嘗了人情冷暖。他與左宗棠、沈葆禎都由摯友而變成競爭對手,互相攻擊,形同陌路。即使是對他鐵心不二的李元度,兵敗後也背離他投奔王有齡。

飽經世態炎涼,曾國藩也越來越明智。咸豐十年(一八六○)十二月的一天晚上,他與好友馮樹堂在一起談論人際關係,他在日記中寫道:「夜與樹堂談人情世態,言送人銀錢,隨人用情之厚薄,一言之輕重,父不能以代子謀,兄不能以代弟謀,譬如飲水,冷暖自知而已。」在危急的時刻,不僅親朋無法真正幫助自己,即使是父子兄弟,也不能代替自己,這就是人性的本質。

在曾國藩經歷的事情中,有一件事讓他對此領會最深。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曾國荃孤軍進駐雨花台,打算圍困天京,奪得頭功。但他手下僅有兩萬人,要奪取這座堅城,簡直是白日做夢。不久,李秀成奉命率三十萬大軍來到城下,將曾國荃團團包圍,血戰四十多天。

以兩萬人對十幾倍的對手,眼見要遭受滅頂之災。曾國荃一天發十幾封信,四處求救。曾國藩見親弟弟馬上就要被吃掉,心中憂急萬分,急令鮑超、多隆阿等部速來救援。

但鮑超被楊輔清阻在寧國一帶,正在激戰之中,自身難保。多隆阿則對曾氏兄弟久懷不滿,拒絕赴援。湖廣總督官文正準備讓多隆阿入陝平定另一股農民軍。曾國藩聞訊急得直跺腳,他派人飛馬送信給官文,說入陝之敵人數不滿三千,有雷正綰一軍足矣,天京之敵比陝西何止百倍,請其將多隆阿追回。官文卻置之不理。

曾國藩雖貴為統帥,卻也莫之奈何,只好寫信給自己的兄弟,讓他頂住。九月一日,他在信中說:「軍事呼吸之際,父子兄弟不能相顧,全靠一己耳。」

九月十三日,他又寫信說:「危急之際,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僅隔十餘日,又寫信重申了兩遍:「危急之際,惟有專靠自己,不靠他人為老實主意……總之,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專靠自己,乃是穩著。」

從其急切的語氣中不難看出他無可奈何的情態。然而事實就是如此,也只有真正去面對、去承認這樣的事實,才有可為。

在他的激勵下,曾國荃發了狠勁,硬是頂住了李秀成猛攻,激戰四十多天,最終迫使李秀成撤兵。

當太平軍撤退時,曾國荃轉守為攻,尾隨追擊,大獲全勝。曾國荃因為頑強,被太平軍稱為「曾鐵桶」。

他一戰成名,從此飛黃騰達,勢不可遏,終於把天京城攻了下來。

經過這件事,曾國藩對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之所以不敢自立稱帝,除了忠心之外,對部下的反復有疑慮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不過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出,求人不如求己,的確是人生的鐵則。

曾國藩在給胡林翼的信中引用鄭板橋的題畫詩說:「還將竹作籬笆,求人不如求己」,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其實拿破崙也說過類似的話:「世人多不足信,凡事要靠自己。」

自己的命運不可寄託在別人身上,如果你自己是軟泥,沒人能把你扶上牆。想做成不一般的事業,就要有不一般的意志,要比一般人更堅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