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國際高中由學長姐帶領學弟妹的「外語家族」,學生除學習該國語言外,也浸淫在文化薰陶中。
圖/教育部提供
亞運太極拳國手、現任大園國際高中體育老師的范嫚紜一邊以英語示範動作,學生也用英語回應。在這裡,體育、藝能課程,一半時間都用英語甚至第二外語來上課。
圖/林汝娟
【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Do you want to learn?」在亞運太極拳國手范嫚紜示範教學後,學生大喊「yes!」桃園大園國際高中校園中,不光是一般學科,連體育課、藝能課,都充滿英、德、日、法、西語的朗誦聲音,學生也用「跑班上課」的方式選修第二外語。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第十五列車」昨天發表大園國際高中的語言學習成果。
校長鍾鼎國每年都會跟學生說,「大園英語能力是必須,第二外語是加分。」目前學校有日文、德文、西班牙文、法文等第二外語。鍾鼎國說,新生入學時能透過「銜接課程」探索語言學習方向,選好適合自己的第二外語後,必須學三年,畢業前必須通過語言檢定,而校內高二生去年通過率達九成四。
外語課程還有「歡喜逗陣—第二外語家族」子計畫,由學長姐帶領學弟妹認識外國語言和文化,練習語言之外也能增進情感。
大園也是桃園縣唯一採「實驗課程跑班教學」的學校,大園學生就像大學生跑班修課一樣,一周五堂的外語課分班在不同教室上,校園空間的規畫也配合學生動線,建築物的樓梯兩端能相通,讓他們能在下課時間上完化妝間及跑班。校方每個年級招收約十名外籍生,跟著台灣同學一起跑班修課,打破班級及國別隔閡。
就連體育課和藝文課程,過半的時間也要使用外語。曾是亞運太極拳國手、現任大園體育老師的范嫚紜說,因為校長的支持,讓自己能將「武術」融入課程,為了準備「雙語」的體育課,她也精進自己的英文應用能力。
西班牙家族的潘卉秋說,基本學科都集中在高一,學分並沒有比其他高中職學生少,而第二外語每周有五堂課,能更扎實地學文法。只要通過檢定、學校認證等,還能申請留學。
今年高二的范佳芸,選修德文,更在去年至德國Couven-Gymnasium當交換學生一年。范佳芸說,在德國上課時,最大的收穫是學到很多在台灣不會去關注、了解的歐洲議題和時事,也學會了上課踴躍發言、參與討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