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再生

杜憲昌 |2014.05.03
1642觀看次
字級
台北素博口碑佳
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現場試吃,廣受歡迎
印度主題館,十分吸睛
宜興素博開幕典禮
滿千抽獎活動贈好禮
念念幸福館叫好叫座
2013宜興素博人潮達31萬人

文/記者杜憲昌

■統計前九屆素博會,累計的參觀人數已經超過九十萬人次,預計今年將可突破百萬大關。《人間福報》社長符芝瑛表示,素博會的成功,緣於諸多因素共同成就所致。

2005年,《人間福報》基於宗教護生的理念,舉辦第一屆素博會,邀請廠商、業者和農政單位共同參與,透過市集、展售、講座等多種型式的活動,搭建一個讓素食及農產品業者與消費者接觸的平台,除了提供多元、便宜的選擇,同時也讓民眾了解素食的好處,所以初次展出即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蔬食料理 成為時尚

在持續舉辦的過程,國人健康養生觀念逐漸抬頭,加上地球暖化和環境議題漸受重視,重大食安問題陸續引爆,也讓國人的飲食觀念開始改變,逐漸選擇自然養生的素食或蔬食概念。另一方面,台灣餐飲業者也敏覺時勢所趨,加快腳步開發美味的素食餐點,並以連鎖餐廳方式架構素食網絡,提供民眾更多便利和選擇,更讓素食蔚為時尚風潮。

根據台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0年台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顯示,台灣素食人口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超過250萬人,其中尚不包括有意願的「潛在」素食民眾。

而依據另一項調查顯示,素食人口中,有超過四成是基於對生態和動物生命的道德因素,二成二是為了健康考量,一成是出於對食物成分的擔心而選擇素食,這與民眾過去多數認為吃素是基於宗教信仰或還願祈福的觀念大異其趣,顯示如今民眾吃素的動機已經產生根本上的質變。

人潮擠爆宜興揚州

這情況不獨台灣如此,近年來在經濟崛起的中國,也出現相同的變化。2012年,《人間福報》首度在大陸宜興舉辦素博會,結果台灣參展廠商備妥的五天貨量,竟在開展首日的幾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去年《人間福報》再增加一處揚州鑑真圖書館展場,結果也分別締造了宜興31萬人、揚州18萬人參展的佳績。

台灣的素博經驗能夠成功移植中國大陸,甚至讓剛「開葷」不久的大陸人民,能快速接受健康取向的飲食方式,符芝瑛認為,這與大陸近來的對外開放有關。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民眾生活與知識水平提高,當地人民對於環保、養生和健康議題也更加關注。事實上,近年大陸出現了不少精品素食餐廳,以時尚形象包裝素食,更讓當地民眾趨之若鶩。

自然薰習 從心改變

符芝瑛說,素博會在兩岸舉辦的歷程稍有不同──台灣素博會從宗教的觀點出發,逐漸成為顯學,見證了台灣社會與民眾的環境保育、健康養生意識萌發、興盛的過程;而大陸素博會的舉辦則迎上了最理想的時機,所以一開始白領年輕人的接受度就很高。無論如何,民眾相信在素博會中購買的商品,一定都是符合素食、健康、環保等原則,「佛光山」的名號確實都發生了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移居上海多年的符芝瑛觀察發現,大陸素博會場中,或許因為受到法師、義工、廠商和善、熱情、有禮的態度與行為薰習,民眾普遍表現得非常和氣而有秩序,和一般人認為「大陸人喜歡爭先恐後、大聲喧嘩、愛殺價、隨地吐痰」的印象截然不同。這種影響是活動之初並未預想到的「附加價值」,但無疑擴大了活動的實質意義,當然更是使活動能夠持續舉辦的重要因素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