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師因為有心房顫動家族病史,擔任「量心顫」活動公益大使,呼籲高血壓患者定期測量血壓。 圖/台灣腦中風學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腦中風學會指出,罹患心房顫動,心肌梗塞發生率為正常人兩倍,中風危險高五倍,五年失智症攀升率逾一成。由於人工把脈篩檢方式準確度較低,醫師建議使用具有「量心顫」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做居家量測。
五十二歲王姓廚師,工時長、壓力大,每天一包菸,下班後常要喝一兩杯高粱酒才能入睡。某天早上,同事叫醒他,發現他行動反應遲緩,趕緊送醫,發現心房顫動造成中風。
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最新美國醫學會研究證實,心房顫動導致心肌梗塞發生率為正常人兩倍,女性風險高出男性一點五五倍。長期追蹤發現,初次診斷心顫者,五年內罹患失智的機率為百分之十點五。
陳龍指出,中風、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都在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內,由於人口老化,導致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與發生率快速增加;隨年齡增長,女性罹患心房顫動風險不僅高於男性,因心顫導致中風的風險,也是男性的五倍,死亡率較男性高出二點五倍。
他說,高血壓及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台灣約有二十至二十五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大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因無症狀,沒有被診斷出來。心顫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胸悶、呼吸短促、頭暈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老年疾病混淆。
他提醒高血壓、肥胖、瓣膜性心臟病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測是否有心房顫動,居家量血壓同時監測脈搏,每天早晚各量三次取平均值,隨時注意。一旦發現異常,儘快就醫,接受二十四小時的心電圖檢查診斷。
國內醫材業者推出科技把脈的電子血壓計,並透過台灣腦中風學會進行公益捐贈。家族有高血壓與心房顫動病史的阿基師,昨現身記者會擔任公益大使。
阿基師表示,母親中風後,他才警覺到「孝順」的定義,還包括「為親人的健康把關」。為自我保健與防止母親二次中風,如今已養成每天早晚量血壓與監測心顫的習慣。阿基師提醒國人無論男女,都要注意血壓及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