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師表示,過度緊盯3C產品,好發乾眼症;有眼睛乾澀及異物感,找醫師診治。 圖/詹建富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人口老化,加上民眾二十四小時黏3C產品、長期待在冷氣房,罹患乾眼症的病人每年以百分之十的成長速度上升,根據健保資料,二○○七到二○一二年,由三十八萬人,增到六十八萬人。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啟欽說,研究證實,超過五成乾眼患者,都有脂質層缺乏問題,不僅缺水,也缺油脂,當眼瞼「瞼板腺液」出現質量不平衡時,就無法密封淚液、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導致淚膜不穩定,出現乾眼症狀。
孫啟欽指出,瞼板腺液分泌不正常,眼睛會感覺乾澀,有時還會伴隨灼熱感、異物感,睫毛上也會產生許多皮屑,甚至眼皮黏黏的。而油脂失衡,不但可能淚液分泌不足,也可能堆積在眼球表面,引發細菌感染,損及睫毛毛囊,造成眼睫毛脫落。
他說,這次參加反服貿抗議學生與群眾,不少人連日熬夜、作息不正常,抗議期間又長時間使用手機或3C產品與外界聯絡,也很容易引發乾眼症狀。
睫毛脫落雖只是暫時症狀,還會再長出來,但對乾眼症狀置之不理,未及早對症下藥治療,可能造成淚膜出問題,眼表保護力下降,進而影響視力,包括視力模糊、眼表發炎等。
他提醒,一般人工淚液「治標不治本」,只能緩解乾眼不適症狀,目前雖有新型補水又補油的人工淚液問市,但乾眼症成因眾多,仍應先尋求專業眼科醫師協助,切勿未經醫師評估、自行購買藥物,讓眼睛健康蒙受莫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