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懷孕過程,體重增加太快,身體重心改變。
‧生活壓力過大、常熬夜、姿勢長期不良或提重物引起。
‧轉移痛如咳嗽、消化性潰瘍等。
‧長期依賴止痛藥物。
‧緊張焦慮使肌肉長期無法放鬆。
‧肌肉或韌帶受傷。
‧腰椎骨骼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常在濕冷天或勞累時加重,但活動後可減緩。
‧結構異常,如脊椎側彎、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或外傷引起。
‧急性腰扭傷,常見單側腰痛不適。
‧腎結石、急性腎炎等泌尿道疾病。
‧隨年齡增長,腰椎神經的壓迫症。
調整方法如下:
‧控制體重,從飲食生活調整與減少生冷飲食接觸。
‧每日早晨起床後,要先活動腰部,多做收縮腹肌、伸展腰肌的運動。
‧避免久坐或維持固定的姿勢太久與提重物。
‧骨骼病變需搭配復健運動治療。
‧適度泡溫水或熱敷改善腰部血液循環。
‧充足睡眠休息,放鬆心情,床不要太軟。
‧時時抬頭挺胸、坐姿端正,背部緊靠椅背,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時而向後伸腰預防腰疼、蹲下取物減少腰部彎曲。
‧側睡或膝下墊枕頭改善。
‧搭配簡單復健,如鼻碰膝運動、手碰指運動
‧搭配氣功養生、按摩紓緩、八段錦、藥物與拔罐都會有改善。
‧不要迅速起立;站起來時,要用手扶著桌子。
‧少穿高跟鞋,懷孕可用束腰支撐身體。
常用穴位(見下圖)
一、委中:位於膝彎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間凹陷處。有泄熱、舒筋、利腰腿的功用。二、腎俞:位於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一點五寸處,約與肋弓緣下端相平。有益腎氣、利腰脊、聰耳目的功用。三、阿是穴:位於腰部局部的壓痛點處。
中醫辨證論治常用的方劑
濕熱型:怕熱覺腰沉重者,可用二妙散清熱利濕。寒濕型:常見面色白天冷加重者,可用五積散去寒行濕。腎陽虛型:常腿膝無力、面白肢冷者可用右歸丸溫補腎陽。瘀血型:腰痛有定處,身痛拒按者,可用身痛逐瘀湯活血化瘀。
中藥處方:偏溫陽止痛可用杜仲、艾葉等;偏活血化瘀可用澤蘭、紅花等;偏理氣止痛可木香、香附等。
門診中許多腰痛所困擾的患者接受過中醫及復健治療後,搭配生活習慣方式的調整與針灸,大都得到明顯成效。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