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 圖/杜博文
三陰交 圖/杜博文
文/杜博文
天氣不穩定,時悶熱、時潮濕,門診出現泌尿道感染患者,症狀有頻尿、夜尿、尿急,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各年齡層都有,女性天生尿道較短,尿道、陰道與肛門口靠近,更易感染大腸桿菌,甚至會出現腰背痠痛、發燒頭暈等腎臟感染狀況,常伴隨緊張、失眠等問題,需立即治療。
常見原因:職業婦女如老師、櫃姐、空姐等,因工作長期憋尿;熬夜或壓力導致免疫下降,服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仍然反覆感染;天氣熱,水分補充不足;夏日炎熱,出汗水分蒸發流失過多;氣不足患者,易出現神經性頻尿;衣服過於貼身;更年期婦女停經,荷爾蒙下降,使黏膜乾澀,細菌容易增加。
調整方法:保持清淡飲食,少喝咖啡因飲料、少吃辛辣食物、少菸少酒等;養成慢跑、散步、氣功等運動習慣;充足睡眠,避免過勞、壓力或熬夜,使免疫下降;月經期間勤換衛生棉;使用較溫和的肥皂或清潔劑;穿寬鬆衣物,保持乾爽;每日喝水二千西西以上,有尿意,立即如廁。排尿後由陰道往肛門方向擦拭,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房事後多喝水,立即小便,感染期間暫停房事。
常用治療及保健穴位
一、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具有清熱化濕,降逆利氣,扶正培元的功用。二、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具有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祛經絡風濕的功用。
中醫辨證論治常用方劑
氣淋:易小腹脹小便泡沫多,可用石葦散來利氣疏導。
血淋:多小便出血灼熱、可用小薊飲子來清熱涼血。
勞淋:多勞累反覆發作,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脾腎。
熱淋:多小便黃口苦,可用八正散來清熱利濕。
中藥治療藥物及可預防之食物參考
偏清熱利濕之品:苦蔘根、金銀花、蒲公英、車前草、魚腥草、夏枯草。平常可吃穀類、乳酪、蛋類、酸性食物、優格、柳橙汁、蔓越莓汁、葡萄汁減緩症狀發生,預防細菌附著。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