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
少商穴
文/杜博文
輕微打嗝是個常見小症狀,是橫膈膜痙攣收縮的神經性反應,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及壓力大,用餐後常打嗝,除本身不適,在外人前易尷尬,與食入過多難以消化食物及吞入過多氣體有關,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輕者可自行恢復,嚴重或頻率太高需接受藥物甚至開刀治療,值得我們稍加注意。
常見原因如下:
充氣飲料喝太多,如香檳或可樂。溫度突然改變。藥物本身引起,如阿斯匹靈等易冒泡藥物。咀嚼口香糖,假牙固定不佳,吞入大量氣體。
焦慮情緒及不正常生活習慣、進食時說太多話或吃東西速度太快、熱茶或熱咖啡引起、疾病引起如胃食道逆流、肝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調整方法如下:
減少抽菸喝酒,少喝咖啡、濃茶。運動習慣養成:慢跑、散步、氣功等,幫助腸胃蠕動順暢。充足睡眠,避免過勞及熬夜可改善情緒。
飲食方式可以少量多餐與細嚼慢嚥、勿以吸管大口喝飲料、減少冷熱食物交替食用。
勿吃飯時說話,減少吞入大量空氣、進食時發生可暫停進食,多做幾次深呼吸改善、打嗝輕者以按摩兩手內關穴及針灸就可改善。
常用治療及保健穴位:
1內關穴
位置: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功用: 寧心安神、和胃降逆。
2少商穴
位置:手大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1分處。功用:醒神、利咽、清熱。
中醫辨證論治常用方劑
虛實夾雜型: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或旋覆代赭石湯加減;裡寒實型:可用吳茱萸湯加減;裡虛寒型:可用理中湯加減;脾胃氣虛型:可用四君子湯加減。
中藥治療藥物參考:
行氣藥:柿蒂、荔枝核等;溫陽固腎藥:白荳蔻、核桃等。
打嗝患者接受中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及飲食調整,多能減輕症狀發生程度及頻率,減少困擾。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