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文林苑案落幕

 |2014.03.16
1713觀看次
字級

文林苑都更案峰迴路轉,持有三分之一土地權的王耀德自行拆除組合屋,表示官司一再敗訴,建商求償兩億多。若持續任由都更受害者聯盟運作抗爭,慘痛代價將由他和父親承擔,「難道要我一輩子賠在這件事上?」他說父親早有倦意,但為了相挺的聯盟才硬撐。

對都更盟相挺,王家心中有矛盾。聯盟及律師想持續抗爭;王耀德說沒意見,但「不要再扯到我」。其他成員則由都更盟發表聲明說,都更盟以王家共識為主,指控操控是抹黑。

王家共四人擁有土地權,半年前就意見分歧,有人希望退一步海闊天空,其中一人已簽同意書。有人想和建商重談價錢,但因聲援者始終相挺,只好硬著頭皮走下去。

王耀德說組合屋占地官司判決前,王家開過會,但王家成員僅三人;其餘全是聲援的學生及都更盟人員,面對這麼多支持者,父親說不出「放棄」二字,強調不能對不起援助王家的人。

都更盟稱從未逼迫王家繼續抗爭,但相挺變成「壓力」,他們可能也始料未及。他們雖基於善意,而若王家意見分歧,理應退在一旁,讓自家人處理「家務事」。但文林苑案變成「都更指標」,聲援者比王家更積極。

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說,「外面的人集結抗議,好像他們才是正當者,但很多人只是把事件地當成自己的抗爭舞台。」王耀德也坦言,沒辦法為了提供都更盟「抗爭空間」而樂意背債上千萬。

當初聲援者挺身而出,得到輿論和政府重視,都更條例將因而修法,值得肯定。但長期激烈抗爭下,同意戶的合法權益被忽視,也是受害者。這場標舉居住正義的抗爭,留下諸多令人反思的問題。

張金鶚呼籲:「當事人要收場了,應該尊重,從社會整體看整件事。」王耀德更說,希望終止一切紛爭,也請「各方人士」放下心頭執念,不要再謾罵文林苑的任何當事人,不要再互相攻訐。

執念是一種態度,是對自己沒有得到的事物,又想最終得到的執著。只要情緒強烈到讓我們太過堅持依附在某件事上,這種執念會不斷把人拉回原點,無法理性思考、看得更寬廣。

執念沒有好壞之分,但執念過頭就會產生不良效果。執念沒有標準,沒有對錯,但是有底線。放下「我對你錯」的執念,心寬才能發現機會與盲點,建立良性循環。

都更案立意良善,不意卻使社會長期對立,失去了促進都市發展的本意;都更盟最初以同為受害者的「同理心」聲援王家。如今王耀德不想「不顧一切的放任戰線延長」,呼籲放下執念,聲援者也應秉持同理心,尊重王耀德的選擇。

王耀德表示,媽媽、姐姐及嬸婆一家都願意讓步,只有父親王廣樹力排眾議。王廣樹在兒子拆除組合屋後感慨說:「王家被強拆前,家庭和樂;強拆後,家人及鄰居全失態。」

文林苑都更案沒有贏家,王家失和更是輸家。盼外界參與者體諒王家。盼立法院及早完善都更條例的修正,將目前這多種版本,縮短審查流程,使資訊更透明,減少彼此猜忌,不再有受害者,不再引發抗爭,都更才能促進社會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