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玻璃帷幕效應的考察

 |2014.03.17
2591觀看次
字級

高雄旗山武德殿的透明玻璃帷幕屋頂不受外界認同,即將展開二次修復工程,把現有屋頂拆除,恢復仿唐式黑瓦屋頂。武德殿是從前日本政府興建的武道場,民國八十三年遭人縱火燒毀,黑瓦屋頂全毀,整修改以透明玻璃帷幕當屋頂。

整修完工後,旗山區公所委外經營複合式餐廳,也舉辦書畫展;但問題一一浮現,其中新屋頂最受詬病,認為透明屋頂不倫不類,古蹟應該要復舊。玻璃屋頂讓陽光直射屋內,夏天像烤爐,電費十分可觀,高溫還會破壞藝術品,更是問題。

台灣有許多商業大樓使用玻璃帷幕,因為玻璃會透光,節省照明用電。玻璃還會吸熱,在中高緯度較寒冷地區,玻璃使室內聚集熱氣,也可反射日照,提高室外溫度;但在低緯度的溫熱帶,反而使室內悶熱,需增加冷氣強度,費電不節能。而玻璃反射日照,加劇城市的熱島效應,尤其台北是盆地地形,更如火爐。

即使中高緯度地區,玻璃帷幕大樓也未必有益。去年倫敦興建一棟三十七層玻璃帷幕大樓,因造型像個對講機,被暱稱「無線對講機」。完工後裝上玻璃,玻璃帷幕面積達三點三萬平方公尺,曲線造型彷彿聚光鏡,反射陽光強烈,幾乎令人眼瞎,因此被改稱「無線燒灼機」。

這座大樓因外型和地理位置,陽光被玻璃窗集中反射,導致周邊溫度升高。附近店家抱怨,草質門墊都燒焦冒煙了。還有記者做實驗,在大樓旁把蛋打到平底鍋裡,結果漸漸熟了。一輛停在路旁的轎車甚至不耐高溫而變形。

台灣除了不適合玻璃帷幕大樓,近年汽車流行裝天窗,也是盲從欠思考的設計。寒帶國家缺少陽光,汽車裝天窗是為了吸熱,並讓駕駛人沐浴在陽光下;在台灣,反而把汽車變成烤箱,非要猛開冷氣不可。

玻璃帷幕大樓、汽車天窗是耗費能源的殺手,但換個角度看,若從玻璃的吸熱、聚光效應來思考太陽能,是可發展的能源。

許多汽車公司都在研究,在車頂加置太陽能面板充電。福特把這種車稱為「電動車太陽能集中器」,能追蹤陽光來源,目前的概念車所需動力平均高達七成五來自太陽能,估計每輛車每年能減少四公噸的廢氣排放。

太陽能屋更是趨勢。日本是最早補貼家戶安裝太陽能板的國家,近年技術進步讓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效率提高、生命周期延長,結合光電板的建築設計也被視為都市新時尚。福島核電廠災變後,人們使用太陽能的意願更堅定。新推出的房子幾乎都在屋頂裝上太陽能發電和集熱器,否則不好銷售。

近來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惡,俄國揚言切斷天然氣供應,將殃及歐盟經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線,許多國家勢必要忍耐過寒冬了。在日本,冬天時,太陽能板把太陽的熱氣收集起來,透過屋頂直通外牆、一樓地板的管線,把外牆、地板「烤」得暖烘烘的,配合隔熱玻璃保溫整幢房子,能持續到翌日清晨。

除了發電,太陽光電與建築結合,還可以可遮陽,降低建築物外表溫度。日後興建玻璃帷幕大樓,若採用太陽光電板,更能發揮「綠色電力」機制。為了人類的永續生存,日本正在努力不懈,台灣也要加緊腳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