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就是「大腦」問題 陳玲芳 |2014.03.15 語音朗讀 57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精神科醫師劉貞柏強調,睡眠品質跟大腦活力息息相關、互為因果。圖╲文經社提供晚上失眠,白天打瞌睡,代表大腦沒有獲得充分休息。圖/本報資料照片起酥麵包雖好吃,但其中的反式脂肪不利心血管的健康。 圖/陳易辰 常期失眠者會變得易怒。 起酥麵包雖好吃,但其中的反式脂肪不利心血管的健康。 圖/陳易辰 常期失眠者會變得易怒。 文╱記者陳玲芳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時間花在睡眠。睡得好就精神充足、神采奕奕,睡不好就日覺睏頓、精神恍惚。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精神科醫師劉貞柏強調,睡眠品質跟大腦活力息息相關、互為因果;「睡得好、大腦就健康;大腦不好,失眠跟著來。」長期失眠者,宜趕緊找醫師診治,避免惡性循環。台灣民眾失眠問題有多嚴重?精神科醫師劉貞柏說,近年社會環境急遽變化,許多人因應能力不足,在悶經濟、「輸人不輸陣」的職場競爭下,以及個人與家庭因素的焦慮中,導致多數人睡眠品質不佳,身心靈不協調,失眠人口不斷增加。 「失眠,不一定要吃藥,但若不吃藥,睡得著嗎?」據健保局統計,全台民眾一年吃掉十三億顆安眠藥,全年醫藥費支出超過十億元。台灣睡眠醫學會去年國人睡眠大調查,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將近兩成,約「每五人即有一人失眠」。 劉貞柏醫師說,睡眠品質不佳,會妨害身心健康,雖不是立即性破壞,卻會以「沉默的殺手」方式,令人輾轉難眠、精神萎靡,若未在惡性循環之前加以重視與診治,將會漸次走向「拉長時間」和「加深症狀」的深淵。 長期失眠傷腦又傷身 「許多人不明白失眠的危害性,其實失眠問題就是大腦的問題。」一旦腦功能因失眠而損傷,入睡會更加困難,且淺眠多夢、半夜易醒,或時感胸悶心悸、頭暈手抖、消化代謝失調;嚴重者,還會併發三高、失智症、躁鬱症、精神病等。 影響所及,長期失眠者外在常顯得體力不濟、沒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眼球紅而無神,在職場上、社交上,予人「觀感不佳」;而在個人身心與家庭生活上,也會相互牽連,造成更大的困擾。 每個人失眠的狀況不盡相同:有的人是躺下去很難入睡,有人是淺眠多夢,有的是鬧鐘還沒響就在凌晨自動醒來。睡眠由於周期不同,有人每天要睡滿八小時,有人六小時即夠,因人而異。所以,若要談論「失眠是不是一種病」,不如先想想「現在的睡眠品質是否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劉貞柏提醒,若已產生不良影響,應及早就醫,切莫拖延。 今晚要不要吃安眠藥? 劉貞柏醫師說,不只一般民眾對失眠的嚴重性不明白,許多人對接下來的問診求醫與服藥方法也認識不清,這也是導致多數台灣民眾輕忽失眠問題的原因。 許多人都有失眠的問題,但對於安眠藥大多抱持懷疑的態度。若到了醫院,跟醫生抱怨自己睡不好,往往醫師開立安眠藥,一吃就見效。但隨之而來的疑惑是:「失眠一定要吃藥嗎?」 許多已經開始服藥的患者,開始陷入這個無限循環的掙扎當中:「今天晚上,到底要不要吃安眠藥呢?」原本決定不吃的,想著想著就過了半夜,凌晨一兩點還是絲毫沒有睡意,最後只好舉白旗投降,勉強爬起來,從藥盒裡拿出一顆藥來吃。比較幸運的,睡著了;運氣不好的,還是睡不著。 到了四、五點鐘,天快亮了,心想:再不睡,第二天上班就沒精神,索性「豁出去了」再多吃幾顆安眠藥。昏昏沉沉睡去,昏昏沉沉醒來趕去上班,第二天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再次重複前一天晚上的疑惑:「今天晚上,到底要不要吃安眠藥呢?」 大腦過勞自律神經失調 「只有失眠的人,才會了解失眠的痛苦。」想睡睡不著,半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乾瞪眼,白天想動卻提不起勁。 劉醫師表示,睡眠,是大腦休息的最佳時機,若睡眠太短、太淺,大腦休息時間不足、品質不佳,即便睡再久,都是睡不好,一樣算失眠! 無論是熬夜或失眠,都會剝奪大腦的休息時間,容易產生「大腦過勞」。短時間也許看不出明顯危害,但時間一久,大腦「過勞」,功能就開始下降,效率不彰。剛開始身體會發出警訊,產生諸多生理症狀來警告自己。因此,「失眠問題,絕對不是吃安眠藥了事」。 失眠是相當普遍的臨床症狀,就好比發燒之於感冒。然而,同樣是失眠症狀,有人單純睡不著,有人卻合併其他問題:也許是情緒症狀如焦慮、憂鬱,或者腦功能變化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甚至,睡眠型態改變,也可能是失智症早期症狀之一。 好比同樣發燒,有的只是小感冒,但也有可能是肺炎感染,甚至是嚴重敗血症的前驅症狀。所以,發燒不能只吃退燒藥,除了找出原因之外,更要對症下藥。失眠也是如此,絕非吃安眠藥就算完整治療。 心理壓力造成連續性失眠 劉貞柏表示,睡眠是個大學問,與大腦息息相關。幫助睡眠的方式有很多,但多數人忽略這些途徑,久而久之,失眠益發嚴重。倘若用深呼吸調息、數綿羊、睡前泡腳等傳統方法仍無法入睡,恐怕是有難解的心理壓力,造成連續性失眠。 失眠對生活最大的影響,是體力沒辦法恢復。倘若睡醒後,沒有神清氣爽,精神飽滿的感覺,這不單是腦力沒有透過睡眠,獲得充分休息,連睡眠時肌肉都持續緊繃,無法透過深層放鬆,讓肌肉裡的血氣循環順暢,結果,就容易造成肩頸及腰背痠痛。有的人則會胸悶心悸、頭暈手抖、消化代謝失調,變得沒耐心、毛躁易怒。 劉貞柏醫師說,第一步可從家醫科、內科進行評估,先徹底了解身體各部分的健康機能狀態,排除潛在的重大疾病危害。下一步可到精神科、身心科、失眠科或睡眠中心,進行下一步的失眠及腦功能狀態評估,嚴重失眠者甚至還可安排住院進行睡眠檢測,評估睡眠當中的腦功能變化。 你有好好照顧大腦嗎? 所以,當你想問「我為何會失眠」時,要先想到「我有沒有好好照顧我的大腦?」換個方式思考,答案呼之欲出,你的人生也將豁然開朗。 照顧大腦,包括注意空氣流通,讓新鮮空氣滋潤大腦;飲食均衡,讓適當營養補充腦力;預防大腦受到劇烈搖晃甚至撞擊;因為外力造成的腦傷,影響層面極廣;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所以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需要積極控制,保持運動習慣,促進心肺功能。 引導大腦在適當時機發揮最佳效率,例如將工作區分為若干時段若干種類,挑選適合的時間,做相關的工作。訓練大腦,就是透過情境暗示,激發大腦潛力。 如要用功苦讀K資料,就端坐在書桌前專心;準備就寢休息時,可邊聽輕柔音樂、邊洗澡擦臉,讓大腦充分接收這些情境暗示,用自然的狀態,進行「階段性任務」。換言之,就是要「生活規律、作息正常」。 前一篇文章 【用藥小百科】 痛風之預防與治療 下一篇文章 積極求診 找回健康幸福感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2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3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04新北.三芝 田野祕境水中央 雲影天光映稻香2025.08.0405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6人間音緣 多倫多佛光山音樂會 2025.08.0507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8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9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13》第十章 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2025.08.0410【遇見荷】如荷2025.08.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聊聊心裡事】 你給孩子的是愛,還是你的焦慮?面對憂鬱症挑戰 從復發到重拾希望【營養專欄】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立秋之味: 在涼意初至處 共享豐收饗宴【中醫專欄】敬請把握一生一次的機會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 作者其他文章面對憂鬱症挑戰 從復發到重拾希望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