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政府找不到一個好的政策可以壓低房價;當初想以奢侈稅打房,兩年過後房價卻是愈打愈高,讓中低階層的薪資族永遠只能望屋興嘆,當一輩子窮忙族。
原本北市的房價已讓人高不可攀,只能蝸居新北市等偏鄉地區,但沒想到這兩三年,不但北市的房價已成為天價,一間三四十年舊公寓就要兩三千萬,新建的建案每坪更是高達百萬以上;偏遠地區房價水漲船高,捷運通到哪裡就漲到哪裡,幾乎在新北市已無法讓一般薪資族可以找到一個安身之處。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原本房價不高的中南部,這兩年房價也是一翻再翻。原本擁有一些祖產的居民,脫手賣出時想等一陣子房價下跌時,就可以買個較大的房子與子女一起居住。但一等再等房價卻下不來,換屋不成,徒嘆房價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說房價上漲和經濟景氣與薪資成正比,尚可讓民眾承受。可是這幾年台灣物價和房價齊漲,薪資卻不漲反跌。對比之下,原本靠著薪資,夫婦一起奮鬥打拚個二、三十年也可求個小房一居;如今拚了一輩子卻只能租屋一世,當個窮忙一族。
台灣房價上漲若是市場供需問題造成一屋難求,而節節攀升自可理解;但看到建商一棟一棟的房子蓋起來,新建房屋的燈火卻沒有一盞一盞亮起來。高房價和高空屋率是人為炒作的明顯現象;政府相關單位卻是視若無睹,無所作為,任由炒房者從北到南遍炒台灣各地。
在經濟不振和股市不興環境下,炒房變成富者最快獲利的投資捷徑,但過多資金投注在無助於經濟成長的房市,反而讓富愈富、貧者愈貧,階級差距愈來愈大。要住屋者無房可住,不住屋者擁有多棟房子,兩極化的情況愈來愈明顯。
打房並非難事,近日大陸當局打房已有些成效,一些憂懼房價泡沫化的投機客紛紛退場;銀行也跟著採取縮減房貸或提高利率措施,造成一些炒房不成的建案,在房子蓋完後因無人買賣或居住下紛紛變成空屋鬼域,只得降價求售。
反觀台灣,年年喊房價泡沫化,卻長久居高不下,如喊狼來了般,民眾已不太相信房價會往下跌。主要因素是政府不敢採取有效措施,讓投機客有恃無恐,繼續獵地炒房,掠奪民眾最終幸福與希望。
「今年不買房,今年又白忙」,這是大陸人民的順口溜;對台灣民眾而言,一輩子難買房,一輩子就白活。「住者有其屋」是政府提供民眾應有的基本生活需求,這是有為政府念茲在茲的施政目標;不應眼光淺短,只在乎是否能給民眾多幾天假期的小確幸。
行政院已再次改組,離馬總統任期結束還有兩年,六年來台灣景氣低迷停滯不前,房價卻是高漲不止。馬總統若能夠在最後任期中,做個「打房總統」,讓努力一輩子的民眾,可以靠著奮鬥不懈打拚的精神換取擁有一屋之夢,民眾終能有個安身立命之所,過著時有小確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