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孫中山是兩岸共同的資產

 |2014.03.13
1603觀看次
字級

今年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八十九周年紀念日,馬英九總統特別安排了三個和孫先生有關的行程,對於這位創黨總理做最高規格的致敬。同時新黨等二十餘個團體也率領千餘民眾到國父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對孫中山先生的敬意不是因為要反制台獨分子對他的侮辱,而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兩岸共同的資產。

台南湯德章紀念公園二月二十二日發生獨派分子拉倒國父銅像並予以踩踏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憤慨。馬總統站在執政者以及中國國民黨主席的立場,昨天在國父逝世紀念的日子,一早即率領國民黨高層前往國父紀念館致敬;隨後趕往法鼓山植樹;下午在國民黨黨史館展覽廳向孫中山銅像鞠躬。馬總統的行動表達了對於中華民國國父和中國國民黨總理的尊崇,有宣示意義。

台灣由於政治上意識形態的紛爭,對於國父有不同的評價和對待。獨派因為不認同中華民國,連帶的也對孫中山沒有絲毫敬意。陳水扁執政時,把總統府的孫中山銅像置放在倉庫中,馬總統在拿回執政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國父銅像搬出來重置原位。銅像其實只是外相,以前在校園中的孫中山、蔣介石銅像在扁政府時期已經被搬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意義是孫中山的思想是不是受到重視。

台灣民眾在日據時期還是非常尊崇孫中山的。民國十四年孫中山逝世時,當時北大的台灣學生集會哀悼,洪炎秋寫下了「三百萬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的輓聯,台灣先賢蔣渭水主辦的台灣文化協會,也連續多年舉辦追思中山先生的紀念會。但是遭到日本殖民統治的打壓;現在台獨分子蔑視中山先生其實是日本殖民思想的遺緒。

大陸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就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了,孫中山只是歷史人物。但是隨著兩岸的開放和交流,大陸發現台灣以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把台灣建設成一個三民主義的模範省,確有可觀之處。也認為中山先生的思想符合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因此重新詮釋孫中山為革命先行者,是中華民族的偉人。

兩岸和平發展是當前政府的政策,也是憲法的基本主張。台灣要和中國大陸對等、尊嚴的協商,唯一的籌碼就是孫中山創建的中華民國,未來兩岸要共圓中國夢的重要藍圖,也是孫中山建國、治國的思想。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日前訪問大陸喊出「中華民國已經一○三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時說「中華民國是資產,不是負債」,其道理非常明顯。

台灣能有今天,不能不感恩於中山思想的建設成果。以兩岸目前的發展情勢來看,孫中山一生為「國家統一、人民幸福、振興中華」而努力。臨終前猶不忘「和平、奮鬥、救中國」;而其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思想,即使在在今日仍然有其時代意義。他為中華民族奮鬥不懈的精神,已成兩岸歷史的共同回憶。在兩岸準備進入深水區開始政治協商之際,中山思想更是兩岸共同的資產。因此更應該尊崇高瞻遠矚的孫中山先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