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書法】
朱元璋〈大軍帖〉
朱元璋驅逐了成吉思汗的後代,迫使妥懽貼睦爾這位元朝的順帝,倉惶地從大都逃回大草原,終於結束蒙古大帝國對漢民族的統治。
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原名重八,之後改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自登基後年號定為洪武,故又稱朱洪武或洪武大帝。在位三十一年,廟號太祖,諡高皇帝。
他出身赤貧,自幼雖未入塾學習,但也並非草莽之人,以過人的謀略與毅力,推翻了蒙古的統治,成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大軍帖〉(上圖)這件信札,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朱元璋以行楷書寫成十四行,共一百六十九字。釋文:「大軍自下山東,所遇去處,得到迤北省院官員甚多……至京之後,安下穩當,卻遣家人一名,前赴彼舊官去處言信,人心可動。朱。」文末飛揚的特殊字體是「朱」字花押。
此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書信。彼時已滅除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未留餘,可致力於北伐。大軍所經之處,收編元朝降官甚多,他告諭部下如何善後,內容明確、態度堅定。
人有什麼樣的品氣,字裡行間,就會展現什麼樣的筆姿。這件〈大軍帖〉起筆就水多於墨,「大軍」兩字墨暈嚴重,他並不為意,繼續往下寫,而且筆筆到位,沒有虛筆,寫到中段之後,字體出現了連綿筆畫,字與字也稍微有了間隔,比前半段穩健許多,直到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