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郝龍斌拋出「低薪是國恥」的說法,成為熱門話題,立委則批評行政團隊「大事做不了、加薪加不了、放假拚命放」,成為「小確幸內閣」。究竟該如何打破長年以來的低薪魔咒,成為江內閣當務之急。
年輕人陷入低薪困境,歐美各國勞動階層也同樣面臨薪資停滯的問題。英國國家統計局三月初公布的資料顯示,英國全職勞工目前周薪是五百一十七點五英鎊(約新台幣二萬六千多元),僅比二○○二年的周薪多一英鎊。自金融海嘯以來,英國勞工吃盡苦頭,許多人的薪資遭到擠壓,實際上比十年前賺得還少。
美國也出現薪資倒退的情形。經濟學家泰勒‧柯文(T a y l e r C o w e n)指出,過去十年來美國的經濟產值呈現正成長,人口也增加了;但工作卻減少了,平均薪資更是不增反減。一九六九年至二○○九年統計,年輕男姓的平均薪資比四十年前減少百分之二十八,亦即年輕一代的薪資比父母親那一代減少二成八。
日本也出現嚴重的薪資停滯現象。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去年日本勞工薪資為三十一萬四千多日圓(約新台幣九萬四千元),為一九九○年以來新低。如果加計物價變動因素,去年日本勞工實質薪資減少百分之零點五,為連續二年減少。晚近雖日本景氣稍見復甦,但低薪的兼職勞工比率創歷史新高,壓低了整體薪資水準。
從美、英、日等國的現況看來,薪資停滯已成為各國普遍頭痛的問題。各國的經濟結構與病症不同,所需的藥方也不同。針對台灣的低薪問題,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除了要提高投資,創造就業之外,還要檢討教育制度,台灣學校雖然多,但卻培養不出企業需要的學生;只造成資源的浪費。
依主計總處統計,最近五年,我國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有三年是負成長。其中,政府投資更是連五年負成長。在經濟低迷時,政府本應擴大公共投資,以刺激景氣,卻因財政拮据而使得政府投資連五年負成長。政府無力擴大公共投資,民間卻游資充斥,此時唯有靠民間的力量,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認為,時下年輕人不容易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薪水也不高,想加薪更難,不如自行創業,放手一搏。「小智研發」負責人黃謙智則認為,目前創業的機會成本非常低,台灣的創業環境比美國好太多。
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政府可以把國營事業、公家機關的閒置空間開放出來,做為年輕人的創業基地。如台北市華山、松菸文創園區,已成為年輕人搞文創、辦活動的重要場域,而年輕人的創意正是創新的動力來源。
江揆認為,必須設法讓產業轉型、區域經貿整合,實質薪資才會提高;然而,這些老問題多年沒有進展,年輕人早已等不及了。政府立即檢討和釋出公家機關閒置空間,做為年輕人的創業基地,將更能發揮鼓勵創新與創造就業的具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