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彩象

文與圖/林彥佑 |2014.03.04
1556觀看次
字級
花亦如此,人也這般;在內心深處,總也躲著不為人知的自己,像暗室的花兒一樣,靜靜地等待別人來關心。圖/林彥佑
花亦如此,人也這般;在內心深處,總也躲著不為人知的自己,像暗室的花兒一樣,靜靜地等待別人來關心。圖/林彥佑
花亦如此,人也這般;在內心深處,總也躲著不為人知的自己,像暗室的花兒一樣,靜靜地等待別人來關心。圖/林彥佑

 花亦如此,人也這般;在內心深處,總也躲著不為人知的自己,像暗室的花兒一樣,靜靜地等待別人來關心。

 一個城市,如果只有櫛次鱗比的高樓大廈,那只是一個充滿商業性、且伴隨窒息哮喘的城市;如果一個城市,被花包圍,讓綠意蔓延一個空間,讓視覺充斥著美的意象,那才是我所心儀的地方。

 特別是我所知道的凹子底。凹子底,乍聽之下,並不是一個多麼具有美麗姿色的名字;與彰化知名的花壇、芬園、芳苑,確實望塵莫及,但凹子底的香花公園,一直是身為高雄市民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凹子底,其實是高雄地勢較低窪的地方,二十年前的此地,每逢大雨便淹得一地,大水漫漶整個街市,狼狽不堪,整個想像的畫面,就如同屏東林邊、佳冬、雲嘉沿海一般,遇雨則淹,苦不堪言。十多年來,經濟起飛,各式建設如雨後春筍般跟著進步,城市的排水系統愈來愈通暢,也讓凹子底昔日的漫漫水象,終獲解決;然而,地名卻未曾更迭,似乎也隱藏著一種時代性。

 特別是這幾年來,高雄的發展,逐漸從南高雄往北高雄搬遷,而凹子底、後驛、生態園區、美術館這一帶,更成了最精華的地帶。我特別鍾愛凹子底,一來是我上班的地方,二來便是它擁有農十六公園、凹子底香花公園,每每行經,心不自覺便開朗了起來。

 這裡的花,四季略有不同;養工處的種花人員知曉,什麼季節種什麼花最顯目,最容易生長。春天,種植杜鵑、薰衣草;夏天,種植黃蝦花、非洲鳳仙;秋天種植朱槿、魯冰花,冬天種植矮牽牛、聖誕紅;當然有些花種過度了一年的四季,隨時序遞嬗而展現別樣的花情風采。

 其實整個園區也不是只有二、三種花而已,放眼望去不是只有寥寥幾種色彩,而是每走一段,就有不同的花種,不同的色彩呈現在眼前;遙想起數年前,這一帶尚未開發,一片莽莽榛榛,盡是雜草一片,塵土飛揚,能一躍為今日的繽紛彩象,也確實令人驚豔。

 許多附近的民眾,總愛遊走其間,感受讓花包圍的一種氣息,一種幸福。心理學家曾實驗過一種「森林療癒」的研究,認為當人處在不安、焦躁的情況下,如果可以接觸花草樹木,便可以活化腦細胞,增加活動力;也因此,我特別喜歡下班後到這公園遛達、東思西想,胡亂地和隨身聽裡的聲音對話,總感覺視覺極重,心靈卻輕。

 不只我如此,更多的人也愛遛著狗,騎著單車,牽著手,漫步其間。在這個被高樓重重包圍的地域裡,能偷得一塊清閒之地,猶如人在困厄中取得光明一般,在慌亂中偶得一絲清幽。忘記是誰說了——生活在有水包圍的國度,是一種福氣,而在彳亍其間的剎那,總有一種被浪漫所團團圍住,被蓬勃生機緊緊簇擁的感覺。

 在一天的光景中,彩雲轉紅片刻,我偶會撥冗到此一遊;晚霞時分,夕落餘暉亮晃晃地映照在大樓的窗台上,好像這座城市就鑲上了金一般;抬頭瞥一眼,除了金碧輝煌,一片祥和,更有著海闊天空而寬敞、而舒坦、而清心寡欲的感覺。

 有時,陽光也綿綿地灑落在這整片的花園上,把色彩轉而更為鮮明;照到的地方,花朵自為嬌豔,照不到的地方,也隱約綻放著曖曖內含光的景象。

 花亦如此,人也這般;我們渴求受到愛情的滋潤,尋找陽光雨水的澤被,但是在內心深處,總也躲著不為人知的自己,像暗室的花兒一樣,靜靜地等待別人來關心。

 花的燦爛,其實是來自於我們澄澈的內心;倘若心枯萎了困窘了,又何來鮮拂滿眼?所謂明心見性,更意謂著看到一個人的所做所為,便能推敲出一個人的品格與性情;當我們對花沒有感情,對大自然沒有感動,我們又如何去安慰、去溫暖、去對待自己的生活態度?花的繁華盛景與凋零萎靡,其實就是我們的人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們都冀求盛開,享受美好的吉光片羽,但卻都畏懼生命的殞落與孤苦伶仃、蒼老敗壞的時日;可,花無百日紅,沒有哪朵花會給你永恒的光鮮欲滴,賜給你永久的清香溢鼻,但你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把握當下,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望著夕陽即將隱沒在高樓之中,吞噬於遠方壽山的山頭,金芒的光彩逐漸收歛起晶黃澄澄;這片花園依舊吐露著芬芳,運動的人們依舊賞花賞景賞味人生;當黑暗降臨,沒有光線來溫暖這片花的時候,這些香花芳草,會繼續展顏歡笑,靜待下一個天亮,殷殷盼望著清早的有緣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