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昨日舉行動土典禮,行政院長江宜樺、文化部長龍應 台、高雄市長陳菊等百人共同出席。 圖/中央社
【記者郭士榛高雄報導】「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昨天動土,行政院長江宜樺南下主持,是高雄市政府結合河、海港觀光資源並與周邊亞洲新灣區等產業連結,讓高雄市成為國際海洋文化交流平台與亞太流行音樂創作表演中心,展現流行音樂文創產業。
昨日上午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文化部部長龍應台、高雄市長陳菊與流行音樂產業界人士、遊艇公會、海洋學界代表等百餘人,齊聚二十五公尺長的大型土方共同執鏟動土。
江宜樺期許海洋流行音樂中心,未來能媲美澳洲雪梨歌劇院、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以亞洲新灣區的姿態,吸引全世界目光,同時帶動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長龍應台說,這裡將成為台灣面對世界一張美麗的臉,文化部文創總動員計畫中,流行音樂是當中最重要的一環。
高雄市長陳菊說,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在過去十年來,歷經三度選址變更,最後落腳十一到十五號碼頭,這是個美好的結果。海流音聯結高雄遊艇、郵輪停靠的母港、高雄展覽館及亞洲新灣區將影響未來高雄五十年、一百年的發展。
由文化部斥資五十四點五億元打造,委由高雄市政府代辦興建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規畫大型室內表演空間、戶外表演場、流行音樂產業社群、文創產區、流行音樂展示區及海洋文化展示中心等,包括六座小型表演廳,外型擬似鯨魚,可容納二百至一千人,未來將作為獨立樂團專屬舞台、流行音樂表演節目等娛樂服務及複合式餐飲場所。
海洋魅力具競爭潛能
龍應台說:「文化部在北高總共花費一百億元興建流行音樂中心,既重視流行音樂裡的文化價值,也深切了解經營演唱會背後帶動文創產值的科學邏輯。」流行音樂已是台灣文創產業「旗艦中的旗艦」,流行音樂從民國九十八年至一○一年產值成長了百分之七十五點四,平均年成長達百分之二十點六一。隨著流行音樂的主要營收,由實體唱片轉為現場演出,台灣近四年來,演唱會收入大幅成長了百分之一三三點六六,年平均成長達百分之三十八點六。
龍應台強調,高雄得天獨厚的海洋魅力,可創造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國際競爭潛能,加上持續不斷培育流行音樂國民素養,將更能增添高雄文化豐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