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因爸媽工作忙碌,我有很多自己安排的時間,除了和朋友遊玩,也很喜歡靜下來和小說的作者、人物來趟超時空的交流。
我從小六開始愛上小說,尤其醉心於歷史或武俠小說。第一次翻開《三國演義》,就像著了魔似的停不下來,萬分佩服曹操的足智多謀,想一統天下的氣魄,也惋惜諸葛亮「鞠躬盡瘁」,但最終蜀國仍走向滅亡。
國一時拜讀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從此對武俠小說愛不釋手,幾周內就能一口氣讀完《射鵰》三部曲,當時喜歡書中的門派招式:乾坤大挪移、降龍十八掌、黯然消魂掌,光看名稱就令人為之興奮,再加上臨敵之際一招既出、無人能擋的威猛,總令我悠然神往,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郭靖、楊過或是張無忌,闖蕩江湖、行俠仗義的同時,又有紅粉知己相伴,實在是了無遺憾。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同樣讀金庸,發現除了武功招式外,會開始思考人物的境遇,金庸筆下的虛構人物,其實也是社會的縮影,帶給我不少啟發。
最近剛讀完《笑傲江湖》,頗有感觸。整部小說其實圍繞在「爭」字上,嵩山派掌門左冷禪從一開始就處心積慮想當五岳劍派盟主,排除異己合併五岳,進而能和日月神教抗衡,最終一統武林,完成自己的野心,但最終下場悲慘。岳不群更是可怕的角色,既想爭奪五岳盟主,又暗中貪得辟邪劍譜,設下不少毒計陷害敬愛自己的徒弟令狐沖,計謀縝密程度令人發寒,其「君子劍」的稱號實在諷刺至極!好在最終陰錯陽差被儀琳刺死,惡人終未能得逞。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成功消滅東方不敗後,被權勢沖昏了頭,也想爭得統一天下,讓萬人擁戴,最終猝死也未能如願。反觀令狐沖,對權力沒有欲望,更別說「爭」了,他一秉俠義的精神,捨己救人、打抱不平,他沒有爭奪恆山派掌門的位置,定逸師太卻自己傳予他,恆山派上下也服他的仁義。
「花開自引蝶」,看完《笑傲江湖》特別心有戚戚,真實世界不也是如此嗎?汲汲營營追求的,未必就能得到,即使任我行那些人成功了,大家也未必心悅誠服,而行事心存正念,自有善果的令狐沖以俠義贏得的朋友,卻是真心相交的!
我喜歡讀金庸的小說,可以跟隨主角一起任俠江湖,練就神妙武功,同時也能一起經歷人情冷暖,那些遭遇就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讀完一部,似乎多了幾分體悟,反思身邊一切,又增了幾分人生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