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舉行了一場饒有意義的「連習會」。這是連習的第二次會面,且緊接在「王張會」之後,對於兩岸未來的發展起了潤滑的機轉;尤其是習近平主動詢問連戰關於「馬習會」的意見,期待在這次連習開渠引水的作為下,可以讓「馬習會」水到渠成。
兩岸關係的進展過程坎坷,雖然有「九二共識」的基礎,但是對於「一中內涵」仍有歧見。「九二共識」可以做為經貿交流的基礎,但要進行政治協商就必須減少政治上的歧見。大陸希望在「一中框架」下進行政治議題的協商;台灣朝野間,歧異很大。吳伯雄去年在「吳習會」中提到「一中架構」,馬政府立即表示不是政府的立場。
「王張會」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除了突破官方的正式交流互動之外,王郁琦在中山陵廣場上喊出「中華民國已經一百零三年了」,事實上在行前溝通過,大陸已經默許王郁琦的作為,而大陸也必須測試民眾的反應。畢竟大陸對人民宣稱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以後就滅亡了,民眾也必須有一點適應期。不過這層顧忌顯然是多慮,大陸民眾對於中華民國的存在早已知之甚深,除了大陸民眾到台灣來觀光旅遊之外;透過網路世界,大陸民眾可以直接觀看台灣的情況,大陸也曾經掀起民國熱,可能民眾的觀念早已走在政府前面了。
現在需要突破「一中框架」,連戰說,兩岸可以進一步構思,政治上有分歧是事實,但政治對話不能迴避,關鍵是如何維護和平的氛圍。雙方必須以務實的態度正視現實,在交流中鞏固和平,在合作中促進發展。習近平則說,歷史不可以選擇,但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他主動提到「馬習會」,認為大家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談。
從馬總統提出有意參加今年在北京舉辦的APEC領袖會議之後,「馬習會」就成為兩岸熱議的話題。大陸國台辦多次回應,兩岸問題不需要在國際場域進行,APEC必須遵循西雅圖模式,也就是台灣只能派部長級人士與會。「王張會」也就此交換了意見,張志軍的回應是不可能。
但是習近平的話顯然有了轉機,他徵詢連戰的意見。說明他有意和馬英九會面,也可能是作球給連戰,最後習近平還說:「大家坐下來好好談,這不是為了個人或任何政黨,而是為了兩岸人民的福祉。」可見「馬習會」的可能性在這段話語中已呼之欲出。當然馬總統如果想要在APEC會中有所突破,也必須有所回應,如如何詮釋憲法的「一中架構」,與大陸的「一中框架」構思出一個可以接軌的說法,則「馬習會」就可水到渠成了。
「王張會」時張志軍說:「破解兩岸難題需要有點想像力,尤其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需要更多想像力。」從「王張會」到「連習會」,實現「馬習會」就只剩下最後一哩路,就看兩岸如何發揮更大的想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