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學退場與高教品質

 |2014.02.19
2247觀看次
字級

 面對少子化的嚴峻考驗,台灣高等教育招生不足窘境在這幾年已浮上檯面。學生總數未達到三千人已面臨經營困境,甚者有些學校的學生數還不到千人,並且發不出教師薪資,引發諸多爭議。教育部不得不啟動退場機制,將這些經營困難的學校列為第一波列管名單。

 多年前盲目增設大學的錯誤政策,近年已陷困境,未來陸續會有學校步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後塵,今年暑假過後將會有學校停辦關門。

 如何因應這波大學退場風潮,教育部似乎只以量化要求,逼退招生率、報到率和在學率過低的學校,以不到三千學生數和報到率不及六成者為列管名單,但除此之外,對質化的專業與地區配置條件等要求卻沒看到有相關配套措施,這恐怕會陷入一場爭學生之戰。招生將會是這些學校最重要政策,教學不再是學校教育目標與重點,全校總動員以拉學生為主,教師聘用不在於教學成效好壞,而在於能否拉到學生為主要聘用或升等關鍵。

 這幾年台灣各界一直高喊人才外流,香港各大學紛紛來台搶學生,台灣學生前往大陸念大學或研究所者也不在少數;更有些寧願當台勞,至澳、加、新加坡等地去工作,也不願意留在台灣。

 此種情勢發展,是台灣高等教育過度擴張後量化造成質變的惡果,大學隨便考隨便上。早期是學生求學校,現在卻是學校求學生,尤其是大學後段的學校,似乎是只要有人願意念,就讓學生來就讀。一些冷門科系研究所,招生人數比報考人數還多,錄取率高達百分之百。學校怕學生念不下去,也不敢有過多要求,素質當然就愈來愈低,企業界也就愈不敢要這些溫室長大的畢業生,失業率就愈來愈高;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停滯在二十二K,只好遠走他鄉當台勞。

 高鳳學院的第一槍,接著永達技術學院昨天又被勒令停招一年,勢必會有後續連鎖反應,但這種以量來做為退場機制的考量,無法有效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素質。教育部應進一步以質化的考評去進行管控;否則,將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效果,一些學校會無所不用其極去進行招生或轉學考,或效法補習班拉攏學生的方式,用抽成或獎金制的方式增加學生人數以達到教育部標準。

 教育部仍應持續進行大學各項教學評鑑以保障學生受教品質,目前教育部有意在大學甄試或指考時公布各大學報到率或在學率;但教育部更應該要公布各學校和各系級的評鑑指標與結果,以做為學生選填志願或甄試參考。

 教育部不應以就業率來評鑑一個系所發展的主要標準;對於基礎學術理論取向的系所也要有不同考量。目前過於偏重就業取向,造成一些學系發展或課程設計已淪為職業訓練所或就業服務站,這並非高等教育的目的。

 台灣高等教育已進入陣痛期,教育部要善盡最高指導教育單位的職責,以質化為主來推動退場機制,讓有心辦學也辦得好的學校能夠持續經營下去。相對地,那些只重視學生數卻不用心辦學的學校應及早退場,方能再度改造台灣高等教育,才能夠培育出好人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