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開張天岸馬──龍馬精神(上)

文與圖/陳牧雨 |2014.02.11
8353觀看次
字級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是畫家畫馬常見的題句。

 所謂「開張」,是形容雄偉開闊的樣態;「天岸馬」則是指能一躍而至天岸的良馬;「奇逸」是形容變幻莫測、意態雄傑;「人中龍」則是人中豪傑的意思。

 至於為什麼要把龍跟馬寫在一起?其實是有其原由的。

 根據《說文》記載:「騋,馬七尺為騋,八尺為龍」;《周禮夏官庾人》言:「馬八尺以上為龍。」

 《呂氏春秋.本味》亦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高誘注:「匹,乘,皆馬名」;《周禮》:「七尺以上為龍,行迅謂之遺風」)。這句話的意思是好馬有七尺以上,名為「匹」,跑得非常快的馬則名為「乘」。

 另外《山海經.中次九經》中載:「凡岷山之首,自女兒山至於賈超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所以,龍首馬身的神馬,便被稱之為「龍馬」。

 《禮記禮運》說:「河出馬圖。」意思是:黃河裡有龍馬負圖而出。另有傳說,伏羲氏就是根據這些龍馬負出的圖而畫出八卦。

 總之,中國人本就自稱為「龍的傳人」,龍是古代中國人傳說中的神物,且龍與麒麟、鳳凰、龜合稱「四瑞獸」。所以把龍和馬結合,其實是把馬神格化了,所以,後來也有:「飛而在天則為龍,行而在地則為馬」的說法。龍文化與馬文化的結合,便產生了龍馬形象,「龍馬精神」也就成為中國人剛健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徵。

 伯樂與千里馬

 馬在古代與人的關係非常密切,馬是古人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的移動需要靠馬,帝國的征戰,也往往需要依靠馬來做為運輸與衝鋒陷陣的戰力。

 古時還設置了專門管理馬的官位,專門負責養馬、馴馬,以及尋找良馬等有關「馬政」的工作。

 然而,從許多馬中相出良馬,猶如從芸芸眾生中找出人才,如果沒有獨具慧眼,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所以中國古代,便產生了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而且被當成佳話而廣為流傳。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秦穆公時代,有一位善相馬的人,姓孫名陽,是古代春秋時期郜國(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就稱他為「伯樂」。

 有幾個有名的伯樂相馬的故事,足以發人深省:

 《戰國策‧楚策.汗明見春申君章》記載有:「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伸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而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意思說:一日,伯樂見一匹馬拉鹽車上山,馬甚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樂大驚,知道此為名曰騏驥的千里馬,立即將其解下,脫衣為馬披上,此馬仰首而鳴,聲達於天,如金石之聲。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這匹馬遇見了知己!

 這故事告訴我們,當千里馬被用錯了地方,拉鹽車上山不是他所長,反而比一般馬表現更差!騏驥如果沒有遇見伯樂,則將被埋沒而亡。其有幸如此,所以「俯而噴、仰而鳴」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