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春節遊佛陀紀念館,除隨處可見茶花,佛館長廊也繪製豐子愷的護生畫。進入本館,有三大藝文特展,不僅能欣賞畫中禪意及琉璃風華,還能透過藝術,涵養護生惜物的胸襟。
藝術家李蕭錕的「百花春到為誰開‧李蕭錕禪畫展」,在佛館本館二樓第二展廳展出。他曾任新北市華梵大學美術系創系主任,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專長研究色彩學、書法、水墨畫、篆刻、禪畫等。
他熱愛以書法表達對心靈與美學的追求,這次創作大型書法作品「一字一沙彌」和蘇東坡《赤壁賦》狂草,是依展出空間進行創作思維。
由於佛館空間大,李蕭錕用世界最長的十六公尺、高六尺半的宣紙,書寫《心經》、《大悲咒》、《佛說八大人覺經》,合計一千一百四十四字,配上一千一百四十四尊小沙彌,長宣紙上完成挑戰。
佛館第三、四展覽廳則展出「唯有慈悲—楊惠姍、張毅二十六年琉璃之人間探索展」,要帶給民眾富貴與光明的感受。藝術家楊惠姍說,二十六年的琉璃創作過程,對「慈悲」有許多體悟與嚮往。
楊惠姍發現,創作最重要的精神是慈悲,因為揣摩慈悲,能讓她面對生命的不安;她認為,面對苦難的同時,又要擁有往前的動力,答案就是「唯有慈悲」,而以琉璃傳達佛法的慈悲,也成為她的大願。
而「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畫集特展」在本館二樓第一展廳展出,分四大主題:「警示篇」能激發對生命的尊重;「慈心篇」讓人起惻隱之心,達到護生目的;「和諧篇」提倡萬物互相依存,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生活篇」則闡述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畫作主角多為孩童。
護生畫內涵深厚,是佛教思想代表作,也可窺見作者豐子愷的儒、道、佛思想,更具文學、美學意涵,流露的生態、環保、親子、人道主義精神,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