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媒體服務的早期,曾遇上一件有趣的事:有某地的記者發了一條新聞,說是當地有一株鐵樹開了花,當地人嘖嘖稱奇,讚為吉兆。圖/白石莊主人
我在媒體服務的早期,曾遇上一件有趣的事:有某地的記者發了一條新聞,說是當地有一株鐵樹開了花,當地人嘖嘖稱奇,讚為吉兆。
隨後沒多久,又出現另一個地方也有記者發出新聞和照片,說該地的鐵樹也開了花!接下來,傳染病似的陸陸續續這裡也有這樣新聞,那裡也有這樣新聞,終於有一天惹惱了報社上層主管,氣呼呼發出通令:「鐵樹開花算什麼新聞,竟還一發再發,太不像話了!」
這位主管在通告中還以一句成語做結尾:「不識駱駝,疑為馬腫背!」這個結尾讓我們笑翻了天,好幽默又好傳神啊!真是罵人不帶髒字兒。
鐵樹開花嗎?答案是當然會,一點也不稀罕。但是何以不稀罕之事反而變成形容很稀罕的成語呢?
因為這成語源自於鐵樹難以開花的環境。如果在處處開花的地方還將之視為新聞,那就真把駱駝當做腫背的馬了。
鐵樹在台灣被當做庭園木,種來欣賞的,因為枝幹不足以成棟梁,樹葉難以覆屋頂或當燃料,只宜提供觀賞。至於它的身價,則視人為炒作成果而定,炒成功時身價非凡,冷下來則被晾到一旁。和鐵樹命運相似的例子太多,不勝枚舉。
有一次我去一位做園藝生意的親戚家參觀,親見許多鐵樹被「野放」在僻處,久未澆水,奄奄一息,與雜草為伍,看得真真好不辛酸。
回頭看到這位親戚正在細心料理一畦畦羅漢松,奇的是每一株羅漢松都以三十度角傾斜種植,我好奇何以如此?
他說眼下這批羅漢松,每株身價約十萬元,樹幹愈是歪七扭八愈昂貴,先把樹斜著種,再移植反方向重種,如此周而復始,利用樹的背地成長天性雕塑樹幹形態,方得賣出好身價。
我細細欣賞這所謂好身價之樹,看它們棵棵好像都帶著驕傲的笑意,忍不住在心裡和它們對話起來:「可別太得意啊,須知得意須防失意時,改天市場失了,這樣彎彎曲曲的樹幹真的連當根柱子都不成,淪落到鐵樹般命運,那就笑不出來了。」
回頭再看鐵樹,忽又覺得如此嘲諷也不公平,這一切哪是它願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