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風情】 塞倫蓋堤國家公園與動物大遷徙

耿婕容 |2014.01.05
1509觀看次
字級
 塞倫蓋堤國家公園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圖/耿婕容
 塞倫蓋堤國家公園入口處。圖/耿婕容
 水源區是動物聚集處。圖/耿婕容
 牛羚大遷移中,壯觀渡河一景。圖/耿婕容

 來到坦尚尼亞非洲草原「塞倫蓋堤國家公園」,通常只為兩件事,一是親歷動畫電影獅子王的故鄉;二是期能一睹世界最壯觀的牛羚等動物大遷徙,也因為如此,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成為到訪此處的最佳時機

 在這裡,舉目望去是綿延千里的大草原,約三百萬年前,恩格羅格龍火山爆發後,產生的火山灰蓋滿了塞倫蓋堤區,也創造了這片「世界第八大奇景」。

 「塞倫蓋堤」的原意,即是廣闊無垠的地方。因此在大草原上生活的動物群落很自在卻也非常辛苦,因生存所需,面對枯水期的糧食短缺,就不得不周期性的在水源地和草原間做長距離遷徙。

 這群動物,包含牛羚,每年來回拔涉,每趟都要走上千公里的路;這時,大自然的現實殘酷也於此盡現。在長程的遷移中,時時刻刻進行著弱肉強食的無奈,對於肉食猛獸如獅子、鱷魚等動物而言,遷移行程中無疑是牠們補獵進食的最佳時機,也因此每次的拔涉都成為牛羚、斑馬等草食動物天擇汰弱的試煉場,只有力壯年輕速度快的能走完這趟旅程。

 尤其是牛羚渡河上岸這一段──在大家的鏡頭下,攝取到的是渡河成功登陸倖存者壯麗的畫面,而河中被鱷魚獵噬的生命也在我們眼前掙扎消逝了,弱肉成為強者口中的食物,此時也只能難過避開視線,嚴守大自然法則,雖然心中非常難過惆悵……

 賽倫蓋提約有三萬隻動物常年居住在此,草原及水源充足,讓牠們倘佯於一個自給自足的天然動物園裡,但生態平衡的掌控也變得更為重要,國家公園會趁著乾旱時執行「Control Fire」——放火燒枯草。焚燒後的灰燼將會是新生植物的最佳生長養分,希望能藉此控制食糧,讓生態不至於失衡破壞。

 年底季節轉換,北方乾季來臨南方雨季開始,動物們又往南方遷徙,回到原來的塞倫蓋堤國家公園,這樣半年一次的大型動物遷徙,堪稱為世界十大自然奇觀之一。

 每一次、每一位旅者來此所見所聞不盡相同,因此可以敘說著不同的故事,但是對生活在此地的動物們,這些都是牠們的「日常」,不管苦樂歡悲都是必須面對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