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大觀園 認識水生昆蟲

文/吳加雄(永和社大生態講師) |2013.12.20
9391觀看次
字級

 文/吳加雄(永和社大生態講師)

 圖一中除了中間幾個黑點及黑點下方一片綠色的絲狀物外,另外還有幾顆看起來像是石頭的東西,然後就沒啥特別的了!

 其實這是筆者自己拍攝的相片,造成照片中黑點的生物,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題:水黽!

 是的!照片中的黑點就是水黽的前足、中足及後足,停留在水面上,然後陽光照到水黽身上所形成的影子。

 簡單說,照片中的黑點,就是水黽腳的影子!

 而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這些影子的模樣,跟我們印象中日本忍者用來渡過水域環境的特殊道具—水蜘蛛(一種綁在腳上,用來渡過水域的木盤)十分類似。

 水黽,屬於半翅目昆蟲,分類上屬於半翅目黽椿科,是一群生活在水面上的水生昆蟲,雖然在許多小池塘中都可以看到,是一種常見昆蟲,但要找到一個水質乾淨的池塘,並看到腳的投影,在今日其實並不太容易,原因是水黽能存活的水域雖說是池塘之類的靜水域或水流緩慢的地方,但這類水域要有乾淨的水質,但今日這類環境其實越來越少了。水黽,雖然是水生昆蟲,但其呼吸方式跟陸生昆蟲一樣,都是利用氣孔氣管系統,取得空氣來維持生命,所以水黽並無法像其他水生昆蟲一般生活在水中,當水黽生活的水域有較大的波浪產生,例如像颱風來臨時,水黽仍然要爬到岸上找地方躲避,或是攀附在水邊的植物上度過,雖然這樣描述水黽顯得挺孬的!水黽身體形狀瘦長,上被細毛,這些毛厭水,腳上跗節上的毛使得水黽可以藉助水的表面張力在水面上輕快的移動,而不會下沉。後足用來控制滑動方向,中足是主要驅動,所以中足特別長。前足較短,只用來捕獵。水黽其實是一級捕食者,主要以以落入水中的昆蟲為食,它們藉由足上的水波感應器,來感受落入水中的昆蟲的掙扎,而這種感知方式跟蜘蛛類似,當找到獵物後,就用前足抓住獵物,再利用刺吸式的口器吸取獵物體液。

 其實水生昆蟲利用水域的方式有許多有趣的例子,例如水黽是利用水面,但僅僅隔著一層薄薄的水面,水表的另一面,就有另一種常見的水蟲在利用,牠們就是仰泳蟲。如圖二:

 下次我們就來看看這種與水黽僅有「一牆之隔」的小水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