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癌不用打針吃藥獲新創獎

 |2013.12.20
222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第十屆國家新創獎昨頒獎,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實驗室研究員陳惠民,因發明不用打針吃藥、全世界第一個治療肺癌的胜?藥物及完整商業機制獲獎;在通過臨床前試驗後,市場價值估達三十億元。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肺癌又是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國研院研究員陳惠民表示,目前治療癌症主要採用小分子藥物或蛋白質標靶藥物,但篩選程序繁複、製造過程受到侷限,有副作用。

 他利用某種小蛋白質片段,針對肺癌細胞、不破壞正常細胞的特性,找出效果佳、副作用低,可以殺死肺癌細胞的設計型胜?C B1a。

 不過,C B1a須接觸到肺癌細胞,才能發揮作用,陳惠民另研發出「高效藥用噴霧器」,將C B1a溶液縮小為孔徑小於零點五微米的微小粒子,有效噴入肺癌患者的肺部深處,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正準備申請專利。C B1a已通過毒理試驗,並申請到台灣及美國的專利。

 陳惠民說,C B1a只要再通過符合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GLP)認證的毒理試驗,即可完成全部臨床前試驗,極具商業潛力。

 另,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潘力誠發明「精子微流道晶片」,可篩選「勇壯」又活動力強的精子、淘汰沒力的精子,幫助不孕夫妻提高人工受孕成功的機會,也獲獎。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卓夙航發現動物若缺乏「微小RNA」,會造成血管硬化、中風等問題,因此以微小RNA作為藥物,當病人血管硬化或中風時,只要施打微小RNA補充,就可改善病情;他的發現在老鼠身上實驗成功,將進入臨床試驗,試圖讓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有機會「事前預防、事後治療」,也讓他獲獎。

 普生以「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技術」,僅需透過抽血檢驗,即能藉由分析血清中三種生物標記得知肝纖維化的程度,屬非侵入性檢查獲獎。

 普生已完成五百例以上的樣本開發測試,與肝穿刺(b i o p s y)的檢測結果比較具有高準確度;且除適用因C型肝炎引起的肝纖維化,對於B型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及其他代謝性/非酒精性肝病患者也同樣適用,兼具廣適用性及可靠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