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爸談癌】 無益的檢查讓病人承受痛苦

曹朝榮 |2013.12.20
1318觀看次
字級

癌症的治療,始於癌症的確定診斷、正確分期,許多人認為,檢查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萬無一失、愈多愈好,自己安心,也增進治療效果。

以乳癌為例,早期的乳癌(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雖不意味著一定不會發生轉移,但初診斷時影像檢查可偵測出來的病灶,轉移的可能性很低,然而常見醫師大費周章,對病患做全身有否轉移的檢查,對治療不但沒有幫忙,反而讓病患暴露於不必要的放射線威脅中。

近二年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提出應考慮停止的診療清單中,有兩項關於乳癌的檢查,「不要針對早期的乳癌、沒有症狀、轉移風險低的病患使用正子掃描、電腦斷層及骨骼掃描檢查來做臨床的分期、評量疾病侵犯的程度」,及「乳癌病患接受治療後,沒有症狀不要例行做腫瘤標記檢驗或正子掃描、電腦斷層及骨骼掃描檢查追蹤監測病患的病情」。

NCCN(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及ESMO(歐洲腫瘤內科 學會)的治療指引中也建議,針對只有具臨床症狀或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有異樣的第一、二期早期乳癌病患,才需做進一步的腦、肺、肝或骨骼的影像檢查。

第一、二、三期的乳癌病人在治療後的監控追蹤,NCCN診療指引建議的方式包括:一、五年內,每四至六個月回診一次,五年後則改為每年一次;二、每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三、服用荷爾蒙治療藥物泰莫西芬且子宮尚存的病患,每年應做一次婦科檢查。

四、服用AI(芳香環抑制劑)的病患或因治療而致卵巢衰竭時,需定期做骨質密度的檢測;五、評估且鼓勵病人按時接受荷爾蒙治療;六、敦促病人戒除菸、酒,並藉由飲食、身體活動的調整,維持適當體重。

很多病人看了上述指引必定納悶、驚訝,為什麼沒有定期做胸部X光、抽血檢驗、測腫瘤指標呢?為什麼連骨骼掃描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看看骨骼或肝臟是否有轉移都不要呢?目的便是避免病人在沒有症狀或身體異樣時因過多不必要、無益的檢查,反而承受檢查的痛苦和風險,帶來更多身心的負擔。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