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開展學習新方向

 |2013.12.18
1963觀看次
字級

 長期以來,台灣教育的學校教育以考試為主、學習為輔,學生在升學的生存競爭中,把同學當作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在標準答案教育模式之下,老師是教學主體,學生相對是教育的附屬品。

 為突破此教育模式而推動十二年國教,未能化解台灣考試升學的教育惡習,且沒有完全的配套措施、倉促上路,讓一切回歸原點。補習依舊存在,學生課業壓力不曾減輕,貧富差距未能縮小,此種空有政策的改革,讓台灣教改愈改愈陷入泥淖。

 與此同時,卻有一些教育人士從非正式教育體制中進行教育翻轉。先從本身能力所及之處去試探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獲得認同後,逐漸擴大其影響力,慢慢的改變傳統思維的學習模式。

 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學習共同體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從相互競爭轉換成彼此合作學習;讓教育學習中學生變成主體,老師只是輔助者;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評量標準,學生各項能力表現與自我成長才是評量重點。

 孟加拉裔美國人薩曼‧可汗在美國創辦可汗學院,透過網路提供免費教育教材。目前在網路上已超過五千隻教學影片,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受限於實體學校,並且可跨越國度界,成為國際化雲端學習中心。在國內也有華德福、兒童哲學等非主流另類教學理念在影響主流教育的價值,開始讓我們去思考在升學考試之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何種學習方式。

 翻轉教育並非對教育進行體制內完全破壞的革命,而是針對時代變遷、多元價值的發展、網路資訊的躍進,重新思考整個教育目標、方法、政策和體制變革的新方向。

 傳統教育以學校機構為主體,將社會阻隔在學校圍牆之外,教育主導權為學校教師和教育主政者所掌控。當他們成為教育獲利者,就不願意有所變革以減損自己的利益,難以順利進行真正的改革。

 翻轉教育,師生角色的翻轉,學習與評量方式的翻轉,學校與社會的翻轉,是新時代教育趨勢。學校已無法把教育學習壟斷在校園之內,教師也非唯一教育者;學校更無法再用文憑來做為交換限制學習的工具。

 批判力、品格力、關懷力、學習力,這些能力培養都已非台灣傳統教育模式所能提供。台灣的各級學校只是更高一級學校的預備學校。

 進入大學後,原本是可以開展自我學習的機會,卻在沒有考試壓力下自我放棄,而任由最精華的青春歲月虛耗在沒有目標的生活中。

 每年有十萬人進入大學,也有十萬人從大學校園中走出來,可是這一進一出之中,卻看不出有多少大學畢業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曾見為數不少的大學畢業生想去應徵一份洗碗的工作只是為了低少的薪資時,教育當局真要好好思考如何去翻轉教育,以開展學習新方式,提升台灣競爭力。非如此無以讓台灣教育擺脫傳統升學考試的糾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