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形塑華麗幻想世界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3.12.08
1267觀看次
字級
小檔案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陸「八○後」代表作家,現為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總編輯,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圖/中新社

中國大陸第一家以電視劇為主要業務的上市影視公司「浙江華策影視」,日前宣布投資青年作家郭敬明所創立的上海最世文化,投資金額達人民幣一點八億元,由於「浙江華策影視」是內地規模最大民營影視公司,因此這項投資案被視為郭敬明從作家轉為導演的具體「成績單」。
 據陸媒報導,華策影視不僅透過投資,取得最世文化百分之二十六的股權,也取得郭敬明作品的優先投資權,雙方擬定五年計畫,未來將與郭敬明合作五部電影,並且期望能一舉突破人民幣百億票房。該公司總經理趙依芳說,未來電影是年輕一代的電影,郭敬明正代表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電影夢。郭敬明在記者會上也表示,雙方是因為要實現共同的夢想才走在一起。
 評價最爛票房亮眼
 自從首部電影作品《小時代》上映以來,郭敬明一度從「首富作家」成了「最爛導演」,因為許多看過電影的觀眾批評電影劇情空洞、對白矯情,連重要的陸媒《人民日報》也刊出評論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物質創造和物質擁有的層面,把物質本身作為人生追逐的目標,奉消費主義為圭臬,是『小』了時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甚至,西方傳媒也不留情,指該片迎合的是男性對女性渴望的幻想,表現了一種扭曲的男性自戀,以及一種渴望父權和控制女性身體及情緒的男性慾望,並將這些曲解為女性的渴望。
 香港影評同樣罵得體無完膚,指責影片「沒有絲毫內在審美的浮華表現了內地電影的墮落。」影片來台灣上映,除了台北、高雄之外,其他地區上映一周即匆匆下片,票房僅達新台幣四百四十九萬元,許多台灣觀眾將這部青春作品與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做比較,認為九把刀在電影製作的功力上,遠遠超越郭敬明。
 這麼爛的影評,卻在大陸得到了亮眼的票房成績,第一周四天票房達人民幣二點七三億元,還是該周的票房冠軍,根據《中國電影報》官方微博透露,截至七月二十八日,累計票房達到人民幣四點八八億元。
 單純喜歡有何不可
 根據調查,這部電影的觀眾平均年齡為二十點三歲,其中九成是「九○後」年輕人,八成是女性,電影製片人安曉芬在微博上就直言:「我們只是拍了一部讓孩子們喜歡的電影……孩子們沒那麼複雜,裡面有他們喜歡的演員、喜歡聽的音樂、喜歡的畫面就夠了……」
 而郭敬明本人在接受楊瀾專訪時也特別針對外界批評影片大肆渲染的物質、金錢、權力、美色加以回應,他說,現在人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和父輩們的年代不一樣了,「你在拍一個時代,你就去儘量還原它的樣子,上海的年輕人生活該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他說既然自己拍攝的是二○一三年的上海,上海的名牌店不會因為自己不拍進電影裡就消失。他特別針對老師和家長回應,認為成年人不該拒絕和孩子溝通,「他們心裡有非常強烈的渴望,我想要的是什麼,我只是沒有和你講,是你們阻絕了我們的溝通。」
 而除了對華麗世界的嚮往,郭敬明提供給年輕族群的,就是四男四女之間的「友誼」,這在「一胎化」政策的社會中,眾多獨生子女對於友誼的渴望,是上一代家長可以想像卻無法體會的,「我們天生就是一個個體,我們沒有血緣上與生俱來的支持」,郭敬明為年輕一代表明心聲。
 大陸一位專業評論者沈陽就說,郭敬明精準掌握粉絲定位,但主流媒體無法接納他,甚至對他抱持否定態度,這使得偶像與粉絲之間,有了一種類似的經歷:九○後們的叛逆,往往是受到家長的壓制;郭敬明的行為,又不被接納,從某種意義上說,二者「同病相憐」。「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烈,愈批判,『九○後』會更加堅持的站在郭敬明一邊,為他去吶喊。」
 出版影視合為一體
 面對爭議,郭敬明認為這純粹是大眾對於新生事物的恐懼,「你別看韓寒現在順風順水大家都喜歡他,但是他剛剛成名那幾年也受到很多質疑和爭議。只是說我的承認來得比較晚。這兩年媒體環境對我緩和很多。四五年前,大家都覺得我是運氣好,反正也沒有才華,都是炒作的產物,但是當一個人十年一直在成功而且還愈來愈成功的時候,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不會覺得完全是炒作了。」未來,他想整合出版與影視,「好萊塢現在最值錢的就是故事和劇本。對我來講,我今天既然有出版的資源,又同時在做影視行業,那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把這個壁壘打通的話,我公司的價值會呈量級增加。」談起夢想,神采奕奕。

新書首刷100萬冊 身分再多仍是作家
 不管是小說或是電影,屬於「郭敬明式」的意念極易辨識,即使在他甫出版的散文集《願風裁塵》中,他仍是以輕軟文字寫道:「對於很多的人而言,能夠在陌生的城市,特別是上海這樣的地方,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一個自己的家,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或是「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個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無數個自己,在這個冷漠的社會裡,溫暖地投影出繼續存活的力氣。他們是我在世界上的另一個部分,完成了也完成著我無法完成的人生。」
 這本收錄他過去十年心路,由他親自修改、編訂的散文集,日前由長江文藝出版,首刷一百萬冊,在數位媒體崛起、出版進入寒冬之際,數字極為驚人,不得不令人佩服郭敬明的魅力。
 和大家一起造夢
 據中新社報導,自從二○○三年後,郭敬明就沒有出版過散文集,他在北京的新書發表會上說:「散文講述的是作者自己最私密的情感體驗,我害怕別人非常了解我,也害怕別人過多地走進我內心的生活,《願風裁塵》的出版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透露,在收錄過程中,儘管有些文章在近兩年有過大量修改,更符合現在的創作經驗和思考水平,但仍照當初樣貌來收入,「這種年輕的質感,可能現在三十歲的我再也寫不出來了。大家會從這本散文集裡看到一個很清晰的郭敬明。」他說。
 中新社記者以「一部成功進化史」來總結郭敬明過去十年的發展,說他從一個文學愛好者,搖身變成作家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再從最受歡迎青年作家,成為電影億元俱樂部的新晉導演。
 然而,身分再多,郭敬明對記者說,作家是他從小到大都一直在做的一個行業。尤其做雜誌主編是希望能在雜誌中呈現自己的想法,「做公司(開公司)其實是一個團隊在一起打拚和奮鬥;而導演就像一個造夢大機器,作為最核心的那個人,不僅要會講故事,還要跟幾百人的劇組通力合作,帶來飽滿的人生體驗。」

 小檔案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陸「八○後」代表作家,現為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總編輯,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以寫作致富的郭敬明,今年初結合兩岸知名製作人、演員,將自己的同名小說《小時代》搬上大螢幕,上映後,引起正反兩極的討論。這部作品分為三部曲,預計拍攝成四部電影,分別為《小時代》、《小時代:青木時代》、《小時代:刺金時代》和《小時代:鳴鑽時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