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忍不住幫孫女做起稻草人來。圖/蔡宗明
圖/尤俠
Q婆婆太溺愛我的小孩子了,不管什麼事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依歸,不能睡太少、不能吃太少、不能寒冷受凍……雖然這些事都是正確的,可是我自己就會注意了,實在不用她再耳提面命一番。
先生對此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不管我怎麼跟他說,他就是不幫我跟婆婆討論幾句,讓我十分生氣,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婆婆有時還會和我唱反調,譬如,我規定孩子自己房間要自己整理,可是婆婆就是會幫他們收拾,一邊做還一邊抱怨,讓我很生氣,我覺得婆婆不尊重我的感受,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種困境呢?(佳鳳)
A佳鳳,幾乎做長輩的,看到自家的孫兒輩,就是會想多照顧一下、多關愛一點。那是因為隔了一代,責任輕了些,時間多了些,不知不覺就表現出來了。
像我現在也是身為婆婆的人,明知道要尊重媳婦的想法,要多理解她的感受,可是一碰到小朋友靠過來,一看到小朋友撒嬌,整個人就掏心掏肺,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他們。
我當然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我也常把自己在勸誡別人的話語拿來自我警惕,可別犯了「說一套,做一套」的錯誤,可是偶爾就是會越了界。
比如,小朋友上網三十分鐘時間到了,只要媳婦在家,小朋友說關就關;可是如果是我在家,小朋友就會說:「等一下,我快破關了。」這時只要我心一軟,這個「等一下」,往往變成「等好幾下」。
後來,我覺得還是媳婦的方法好,不要讓小朋友養成延誤拖拉的習慣,所以,我練習學媳婦的聲調說:「時間到了!」這樣簡單扼要的話語,小朋友關機的速度就快多了。
所以,像妳碰到的婆媳問題,也是因為三代同堂,大家住在一起,多少會有些相處上的摩擦。有一回,我媳婦終於忍不住來和我溝通,她建議我對小朋友不要太「軟」,哈──這一向是我的弱點。
自從媳婦直話直說後,我一直在練習做一個「軟硬兼施」的阿媽,該慈愛就慈愛,該嚴格把關,就謹守界限,不再寬限。
當時,我曾問媳婦:「為什麼不早早提醒我呢?」
她說:「我提不起勇氣說。」
哇!原來天底下的媳婦都很相像──想到對方是「婆婆」,就覺得要尊敬、要禮遇;殊不知,現代婆婆比傳統婆婆要開明彈性多了,通常我們受過教育,明白婆媳關係不要緊張,所以渴望和媳婦在說說笑笑當中,就把家中需要協調的事給解決了。
佳鳳,妳的來函中顯示了對婆婆有意見,卻長期壓抑在心底,壓久了就希望老公去協調,偏偏男人有時就是不能理解,總認為是老婆在大驚小怪。這──莫怪妳要更生氣了。
好!妳就決定自己去溝通吧!
首先去確認,婆婆寵溺妳的孩子,究竟是言詞溺愛?還是態度溺愛?
如果是言詞溺愛,例如,她會說:「好啦!乖寶寶,再多吃一點,才不會太瘦。」妳可以建議她:「媽,他可以自己吃,讓他自己來吧!」
如果是態度溺愛,例如,摟著孫兒女不放,或是晚上一定要孫兒女陪睡,妳可以建議她:「小朋友慢慢長大了,希望他們學會自己睡覺。」
又,如果是言詞溺愛加態度溺愛的話,例如,婆婆跑進小朋友房間收拾玩具,嘴巴還念念有詞,說著:「你們這些小朋友都不自己收,還讓阿媽幫忙,要不是阿媽疼你們,我哪有力氣來……」這時,做媳婦的妳要抓對這個時機,立刻說:「對!媽,讓他們自己收。妳多休息吧!大寶、小寶,現在馬上過來收玩具。」
妳堅定立場,讓小朋友負起該負的責任,婆婆看到妳叫得動孩子,會立刻放心、放手、放下,並且「走人」,不相信,妳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