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的小鳴一向活潑聰明可愛、有笑容,可是這幾天,有時亂發脾氣,有時悶悶不樂。趁著下課休息時間,我找個機會與他聊天,沒講幾句,他的淚水就潸潸而下。
我安撫他的情緒,他平復後,才說出心中深藏的話:「爸爸要我上書法和作文才藝課。」「那很好啊!多學一項才藝,可以多一樣能力,這樣就可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自覺幽默地說。沒想到小鳴停止的淚水,再度奪眶而出,他哭著說:「最初只上鋼琴課,後來又加英文課;接著爸爸看我數學差,又幫我報名資優數學和心算班;最近又說我作文寫得很爛,浮躁又坐不住,要我一定要上作文和書法課。我每天都忙到沒有時間休息,功課常寫到三更半夜。」他愈講,淚水更是狂奔不止。
孩子慢慢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孩子多學些才藝,可以跟他們商量,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不是學得愈多就愈好,有些要捨要棄,才好吸收深入一門學問。才藝學太多,孩子疲於奔命,不快樂沒有笑容,又壞了親子感情,不是得不償失嗎?
之後,我找了小鳴的爸爸溝通,他終於肯聽小鳴的心聲,讓小鳴決定自己要上的才藝課。自己想上的課,就會更負責地專心努力去學習,小鳴也重拾往日的笑容。
這個事件,讓我學到「捨就是得,得就是捨」的生活智慧哲學。為人父母不可一味地一廂情願,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並放心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和決定,這樣才能創造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