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發現了嗎?
有些人際關係不斷重覆對立和爭吵,其實是來自各自的擔心,這些「擔心」可就有趣了,有的來自「自信心不足,因此過度焦慮」;有的來自「強勢主導,我的好意一定要聽」;當然也有的擔心,是來自原生家庭一代傳一代的集體潛意識──總是對子女不放心。
圖/陳再興
文/吳娟瑜
各位發現了嗎?
有些人際關係不斷重覆對立和爭吵,其實是來自各自的擔心,這些「擔心」可就有趣了,有的來自「自信心不足,因此過度焦慮」;有的來自「強勢主導,我的好意一定要聽」;當然也有的擔心,是來自原生家庭一代傳一代的集體潛意識──總是對子女不放心。
硬碰硬,沒好處
有一次,在國中父母成長班的講座裡,一位媽媽問到:「為什麼我總是搞不定自己的女兒?」
當她講到「自己的女兒」時,模樣有點複雜──在我看來是既咬牙切齒又莫可奈何,所以聲調聽起來彷彿有某種長久以來的怒氣。
「舉個例子,好嗎?」我想緩和這位媽媽的情緒。
原來這位媽媽因為女兒經常感冒,因此在友人的推薦下,每天都熬薑湯給女兒喝,想想看──一位急著上學的國中女兒,早餐還沒吃夠,馬上就要她喝薑湯,你想,她會有什麼反應?
「女兒堅持不喝,嫌薑湯太辣太嗆,還說要喝,我自己喝,真是把我氣死了……」媽媽話匣子一開,怒氣跟著跑出來。
我說:「等一下,我們先不談薑湯的事,我感受到妳似乎對女兒有很深層的不滿,請問──那究竟是什麼,妳清楚嗎?」
媽媽馬上回答:「就是很強勢,她每次講話都是得理不饒人。」
「哈──媽媽,請問她的強勢是從誰的身上學來的呀?」我這麼一問,這位媽媽突然有所領悟,也笑了起來。
她說:「莫非是從我身上學來的?」
「沒錯,妳發現了嗎?妳愈硬她就更硬,家裡經常上演鐵母雞互鬥的劇本嗎?」我逐步引導這位媽媽,若要女兒不感冒,先從自己去做「記憶改寫」。
改寫什麼呢?
我建議她──潛意識裡「認為聽話的女兒才是乖孩子」這部分要改寫成:「我要練習接受反應不一樣的孩子,不再用『我對你錯』的方式來認定女兒,這樣,親子關係才會有彈性出來。」
「其實,妳非常愛女兒,對不對?」
「當然,兩個女兒我都疼愛呀!」媽媽毫不思索地脫口而出。
「既然這樣,何不用彈性的方式來處理薑湯事件,例如薑絲煮湯、薑絲炒菜,一定有很多菜色,可以讓妳用不著痕跡的方式,讓女兒喝到薑、吃到薑,而改善體質?」
這麼一說,成長教室裡全體學員拍掌通過,這位媽媽也心滿意足地決定改掉自己記憶裡,對女兒的過度擔心。
莫擔心,放自由
無獨有偶,另一次是在二○一四年泰山文化基金會舉辦的「探照心靈講座」會上,我主講的題目是:「記憶改寫,幸福就來了」。
那次講座上,我分享提醒不少長輩,尤其是媽媽,不知不覺就會陷入「集體潛意識」的「擔心」裡,深恐孩子受苦,深恐孩子身體不堪疲累,不管孩子年紀多大,就是操心又操心,嘮叨又嘮叨。
講到這裡,我說:「我們來問一位資深媽媽吧!」
我邀請一位坐在靠近講台的媽媽,請她上台,並問她:「妳目前最擔心的事是什麼?」
這位媽媽隨即回答:「是女兒的工作,她總是不停加班,我常對她說──妳太累了,不要太忙啊!」
這時,我問她:「結果女兒是不是說──妳很煩咧!」
「對!」資深媽媽似乎嚇了一跳,怎麼連女兒說什麼,我都知道,這時全場聽眾也都笑了出來。
「哈──因為妳一直想把父母對孩子的擔心傳達給孩子,妳不放自己自由,孩子看到也反過來會擔心妳,她煩不煩呀?」
資深媽媽聽懂了,尤其當我問到:「場中是這種擔心的爸媽,請舉手。」資深媽媽一看到有這麼多人舉手,她安心多了,原來要一起「記憶改寫」的人有這麼多。
「所以,妳只要每天把自己的日子過好,開心快樂地過,相信女兒看到妳不擔心她,她就不擔心自己,自然會把工作做適度地調整,她也會學到妳自由自在過日子的方式,放彼此自由吧!」
經過我這麼一說,資深媽媽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開心地坐回她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