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公作美,終於放晴,雲門舞者如願在池上稻田上跳起《稻禾意象》舞作,向台灣大地以及池上的農民致敬。圖/雲門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兩年前,林懷民相中池上「稻米達人」葉雲忠耕耘一片沒有電線杆,栽植有機稻米的稻田,做為採集視覺素材。他邀請攝影師張皓然前往池上,拍下初苗、滿穗、收割、燒田,記錄稻米的生命歷程。這些「會呼吸」的影像,成為《稻禾》舞台上的視覺素材。
林懷民說:「真正讓我們驚奇的是池上農友的視野,談吐和自信大大顛覆對農民的刻板印象。」尤其是為籌備《稻禾》,林懷民去葉雲忠家,上二樓看到超大幅的米勒《拾穗》的複製畫,一轉身,是梵谷《星空下的咖啡店》及莫內《日本橋》,閣樓掛滿葉太太寫的書法。「事實上,很多池上人都寫字。池上農友就是耕讀人家。」
林懷民表示,葉雲忠夫妻很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葉太太盧美錡,說起話來感性理性兼具,打破農夫只做不會說的木訥形象。出身務農世家的盧美錡表示,寫書法是她個人興趣,在一個機緣下開始學習,也因此和教書法老師結緣,在新居落成時,老師送米勒的《拾穗》複製品,盧美錡感覺自己扮演的就是畫中拾稻米婦人角色,讓她很感動。
對於這次協助雲門《稻禾》演出,葉雲忠謙虛說「是雲門幫了我們張開眼睛」,「平時巡田都只看眼前的稻子,從沒發現自己的田地如此美,現在日巡三趟,眼界會往遠看,欣賞池上的美。」
在池上遇見的人、事、物,使林懷民決定以池上稻浪翻飛的美景,和對有機耕種新農民的感動,編作雲門四十新舞作《稻禾》。昨日雲門舞者如願在池上稻田上跳起「稻禾意象」舞作,向台灣大地以及池上的農民致敬。
《稻禾》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八日國家劇院世界首演後,也將赴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台東、花蓮巡演,至二O一四年一月十九日共演出三十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