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原本在悠久的昏幕中迷惘的我,見不到奪目的朝陽,也見不著絢爛的花朵,但《誰在綠洲唱歌》這本書給了我無比的慰藉,就如同書中所敘述的,彷彿有一道歌聲自我的心中響起,一首像母親輕唱的曲子,予我安慰,更予我力量,讓我再次覺醒,與這世上蓬勃的生氣共榮共存。圖/吳小匹
有人認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原本在悠久的昏幕中迷惘的我,見不到奪目的朝陽,也見不著絢爛的花朵,但《誰在綠洲唱歌》這本書給了我無比的慰藉,就如同書中所敘述的,彷彿有一道歌聲自我的心中響起,一首像母親輕唱的曲子,予我安慰,更予我力量,讓我再次覺醒,與這世上蓬勃的生氣共榮共存。在綠洲的世界中,傾聽近乎於你我遭遇,在城市中流徒、尋覓心靈安歇的故事。
作者郭漢辰把文學創作當成人生信仰、最終依歸,我想,這就是為何從他的文章中能感受到濃厚的情感,並尋到心靈慰藉之音的原因吧!
這本書取材於現實,但攙入了飛揚的想像力,把現實世界中的遭遇和入了荒誕的色彩,以奇幻的筆法讓人在現實與幻想空間中馳騁,雖然部分情節令人感到荒唐怪誕,但反覆地咀嚼,我能確實明白作者對生命的深刻體認,感到人不必都得被逼上絕路,只因人生的路依然光明,依舊要鼓起勇氣、挺起胸膛走下去。
這本書裡,每個人物的形象真實到在尋常街巷上也能擦肩而過,甚至是紛擾帶著人生無奈苦痛縮影的新聞中常可看到的案例,讓讀者每讀完故事,便可省思生活中所際遇的人事物。用心地閱讀書中情節,作者細膩的情感、真摰的情意,一覽無遺。
書中有篇故事〈數數〉,一段「在現實生活裡,他一派舒爽地躺在汽車座位上,不管天地如何頹廢,他逕自深沉睡去……這次的夢,他到了父親臨終死去的病房……他不知魂靈竟能流淚,他的雙頰早已淚流滿面」,寫親情牽絆如藕絲,即便已陰陽兩界仍斷不了,在失落無助時、在夢中,猶能憶起。魂靈的影子雖淡,但感情之重卻能超脫肉體的束縛,讓人心之間縮短彼此的距離,無論時空再遙遠……
最具有震撼力的一篇〈革命信徒〉,大膽地寫下直到現今,仍是許多台灣子民無法勇敢面對的深沉的痛,郭漢辰用最真實質樸的文筆,記敘了必須說出的真相,末句「讓我們革命去──」,其力量之大,堪可作為整本書中最具力道的結局。
這是一部取之於你我、歸之於你我的短篇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