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沉默的電影,也是一部簡潔的電影,透過簡潔與沉默,我們卻看見情感的真實交流,深沉蘊藉。整部電影中,除了某些關鍵的配樂,就是簡約的對話,北野武讓鏡頭關注著表情與肢體、肢體與環境的互動,經營著一場唯美、清淡卻又雋永的愛情故事。
劇情中男女主角都是聾啞人士,所以恰如其分地不使用語言,讓電影乾淨到只剩近距離的凝視。兩人間的互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兩人一前一後抬著衝浪板到海邊衝浪,一個人練習,另一個人在岸上觀賞笑著,乃至每日走著的沙灘,每日經過的人物風景,每天都要幫忙摺的男主角的外衣,都成為日常默契的那種安心。
無言中,常常更能細察兩人動作中的親暱狀態,有次,男主角買了新滑板,卻被公車司機以滑板太占空間為由拒絕其上車,他只好與已上車的女友揮別,獨自走路回家。鏡頭一直注視著女主角的側臉,她站著直直地望向窗外,一直到所有乘客都下車只剩一位老太太,老太太都開口叫她坐下了,可是她卻婉拒,最後她忍不住下車,回頭跑了起來,直到看到男主角出現。這時鏡頭轉至女主角臉上,一滴淚落下來,男主角拍著她的肩安慰,兩人才一同走回家。鏡頭中的真摯情感,直逼觀眾面前。
有趣的是,也正因為語言的寡少,人物動作的重複性與精準度,就成了重要的指標。去掉了語言這個媒介,動作成為言說的唯一標準,所以每日的衝浪練習,也帶入了固定的陪伴儀式,與固定的人物風景。一旦有了變化,也就是情感或者命運變化的開始,如其他女子坐在男主角旁邊,女主角因而負氣離去;又如男主角衝浪技術變好時,衝浪店老闆的招呼與照顧等。乃至最後男女主角都換上冬裝,海也呈現灰灰的色彩,鏡頭帶到男主角一人到海邊去衝浪,女主角佇立在海邊等候,最後卻只有浮板浮到岸上。沒有情感崩潰、沒有眼淚的結局,卻是以最措手不及的方式,教你看見生命的任性與暴力。
收尾時,女主角在滑板上貼上兩人合照,順水流逝的當下,鏡頭重現了夏天時,兩人和朋友們一張張的海邊歡樂照片,回憶是值得珍藏的,但生命是不能預言的。
北野武以這樣寡言的電影,重述了關於記憶與生命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