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風起》純淨而堅韌

林妏霜 |2013.10.05
2412觀看次
字級
圖/博偉影業
。圖/博偉影業
。圖/博偉影業
圖/博偉影業

《風起》做為宮崎駿導演的最後一部長篇動畫,對長期關注其創作的觀者,實在難以捨得。因此,雖然這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卻不由得讓人面對總結般,對應舊作,並藉此回看、探究他電影生涯中,曾經傳達的種種意念。

宮崎駿始終如一地以本心為孩童創作,從來不只是流於表面的娛樂、童趣。選擇《風起》做為告別之作,電影內外的層疊互喻,使人不禁連結他自身的成長記憶與生命經驗,並試圖從中一一找出象徵之物,解讀多層的意涵,琢磨其深意。

《風起》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貼著現實的故事。以日本戰機設計師崛越二郎,與文學家崛辰雄為模型,結合兩者,塑造出主角二郎,從少年到成年,如何在困厄的環境中,堅持夢想創造出零式戰鬥機,並與患病的菜穗子邂逅、相愛。

心靈對話

貫穿整部電影的,是日本少年二郎「只是想做出美麗飛機」單純執著的性情,與數個在朗空無盡草原的飛機夢。二郎與宮崎駿,憧憬的義大利飛機設計師卡普羅尼,以夢境相連,以理想共通,他們的夢境互相鑲嵌,互為鏡像,不同時空的兩人,自由地相會,展開一場又一場心靈的對話。

卡普羅尼像是一個引導者,傾聽並帶出他觀看世界的方式。他對二郎所提出的詢問,恰恰也回應了宮崎駿長久以來,內心的衝突與矛盾。那些曾經受他人質疑,有所牴觸,彷彿處於兩極的自我拉扯與鬱結心理,藉由這些不斷地問答辯證,展開自省,盡力找到夢想與現實的平衡。

除了夢境的奇幻轉切,影片毫不猶豫的直指現實核心,如實地描繪主角所遭遇的日常情境、設計的嘗試與失敗、被監控的緊張氛圍。

時代與人物緊密牽連,將關東大震災、經濟蕭條、物質貧乏,戰爭交錯的時空背景呈現出來。沒有過多且刻意的著墨,但一片火海中的屋舍、如墳塚般的機體殘骸,對國家未來的批判與憂心、對社會環境的關懷與思考,心意已不言自明。

而二郎與菜穗子純粹深刻的愛情,像風吹起,牽起兩人相遇、重逢的緣分。即使生命短暫且脆弱,即使最後必須做出離別的選擇,兩人都勇敢無畏地傳達情感,擁護著真心,在生命終結前,把握分秒在一起。

夢想與初衷

在風中,不時穿插吟詠的詩歌、文學意涵,也層層扣緊生存的意義、對有限生命的感知。風繼續吹著,看盡人間蒼苦,生死相別。先揮手道別的人,帶著最美麗的模樣遠去,將話語寄託於風,向留下來的人說著:即便承接、經受了許多的痛楚,只要還感覺到風的吹拂,就應該繼續生活,好好的活下去。

手繪細膩的質感,鮮明的人物刻畫,久石讓充滿暖意的配樂,還有以人聲擬仿地動、機械運行的趣味,有太多值得記憶與傳述的物事,每一句對白,都是創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最終話語。

告別,或有悵然,但從來不是就此終止。宮崎駿年復一年地固守著自己的夢想與初衷,以《風起》道了再見。而電影裡所有的凝望與情思,都隱微而輕巧地,滲透至心中,令人動容,難以忘懷,以為已經收拾好情緒,卻在不經意時,仍會落下淚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