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與靈界是如何區分的?我們不自覺地相信,人間是清晰可見的,所以人性是道德的;靈界因為未知,所以想像鬼魂是罪惡的。圖/環球影業非報系
人間與靈界是如何區分的?我們不自覺地相信,人間是清晰可見的,所以人性是道德的;靈界因為未知,所以想像鬼魂是罪惡的。
在《派拉諾曼:靈動小子》動畫電影中,即闡述一古一今兩個小孩,因為能與鬼魂溝通,故在人類社會中被放逐處死,以及被邊緣化的過程,藉以嘲諷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和自以為文明的非理性。
女巫與邪惡
女巫究竟是什麼?在歐洲十七、八世紀之際,曾有大規模的獵巫行動。片中小男孩諾曼所居住的懶洋洋小鎮,就是一個被女巫詛咒籠罩三百年的清教徒小鎮,諾曼的叔叔遵循三百年來的慣例,一直以來所做的,就是念故事封住女巫的詛咒,但如此,女巫邪惡的力量只是被壓抑下來,不曾消失,沒有人要追蹤她的究竟,也就沒有人要為她伸冤,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小鎮上,所有非物質的事物,都會被隱藏被忽略,只淪為商品消費,因此看得見鬼魂的諾曼就是怪胎,成為文明貶抑的對象。
但也因此,藉由諾曼朝精神世界的冒險,克服恐懼「我要做一些前人不會做的事」,他不只是封住女巫詛咒,還想進一步找到女巫與她溝通,如此才發現,原來女巫非人類的形象:黑衣黑帽黑斗蓬、蒼老的面貌、過長的鼻子與下巴、陰森淫蕩的笑容,都只是人們對於邪惡的投射。
女巫不過是一個脆弱的小女孩,被大家的恐懼處死,女孩百口莫辯,才將冤靈化成龐大的黑暗勢力,詛咒了鎮民。所以女巫形象就是鎮民長久以來的恐懼形象,也是人們心裡邪惡的投射對象,更進一步影射了西方宗教中,對黑暗勢力的壓抑與醜化。
恐懼與暴力
人類對未知的恐懼不會因文明的進步而改變。先民以趨吉避凶的方式來面對未知的恐懼,和世界和平共處。但有了文明之後,人們自以為能以理性控制世界,便以暴力貶抑恐懼,驅逐未知,卻自以為是秩序重整。
所以十七世紀時,鎮民可以因為恐懼,處死小女孩;二十一世紀的小鎮,我們也可以看到鎮民因為恐懼,而瘋狂地毆打殭屍,同樣喊著「吊死他、燒死他」。
這種暴力的歷史重演,其實反映了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它蟄伏在小鎮中,也在人們心中隱隱若現。直到女巫詛咒呼喚殭屍復活,並讓人們開始追打殭屍,恐懼呼喚了邪惡,於是妖魔之雲在天空瀰漫,人們失去理智,盲目追殺殭屍。而殭屍自食惡果,當年以暴力對待未知事物,處死小女孩;現在他們化身為未知事物,同樣遭鎮民以暴力對待。
最後諾曼追溯源頭,重新講述小女孩的故事,牽起女孩的手,讓愛重現。雖然仍是好萊塢式的喜劇呈現,但至少有一項是靠近真理的,就是透過愛才能真正讓恐懼平息,讓暴力消失,而非人們自以為是的文明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