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閱讀系列 閱讀好書 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2013.09.16
2497觀看次
字級

英哲培根在「論求知」中談到閱讀的益處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與修辭學使人善辯。總之,知識在塑造人的性格。」

無論是史是詩或數學,讀什麼書才能明智、聰慧?當然是要讀好書,經典就是好書之一。現代社會多元文化交錯,不可能只接受單一文化,但有些書一定要讀,除了外國經典,就是本國經典。台灣行之有年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深受大陸肯定,也將編寫為學生教科書。

歷經千古流傳的書,被視為充滿知識與智慧的經典;經典是最有價值的閱讀讀本,它至少有三個條件:具有突出的文學價值,在知識領域有創造性突破,在精神世界有深刻感悟。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對經典的定義是:「一,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二,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以前讀過的書。」

經典是文化傳承,濡化的過程,可以了解前人生活智慧的結晶,體驗文化的精髓,讓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笛卡爾說:「所有的好書讀起來,就像和過去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們談話。」

現代社會新興的各種大眾傳播媒體,挑戰「書」的傳統地位,大眾文化也逐漸取代經典文化。面對這種社會變遷,閱讀會朝向何種形式發展,會受到怎樣衝擊,值得注意。

書是文化的產物,從前的作者長時間思考、不斷修改,寫出擲地有聲的書,所以過去的經典作品富於文化上的傑出性,古典教育也旨在教導學生精研這些作品,當社會環境改變,書的意義、功能也隨之改變。現代的書是大量生產的商品,和過去由作者主導的著書行為不同。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甘納桑曾提出圖書館五律,前三律是:「圖書以使用為目的;各書有其讀者;讀者各有其書」,圖書館員的責任是以最適合的方式,將圖書世界的精華帶給讀者。

這個觀點可以用來思考今天的出版業。商業性出版的目標在銷售,以暢銷書排行榜為選書、選作者的依據,閱讀的價值內涵正逐漸被解構。有人認為這將導致閱讀水準下降,但這種世俗化發展,使許多語言、題材及知識得以自由創造融合,引導各地文化再整合,未必是壞事。

在大眾文化及消費時代,閱讀只是「消費文化」,書已被視為商品;為符合大眾需求,真正具有高度學術及知性內涵的書日漸減少。大部分的書都朝向實用性或操作性,大眾的閱讀也以直接受到「利益性」而非「創造性」的理念主導。

俄國十九世紀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也是哲學、文學評論家,他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事: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的讀物。」

對讀者來說,並非每個人天性好讀書,讀嚴肅、深奧的典籍尤其困難。過去會讀書的人都是社會精英;現在人人都受過教育,每個人各取所需,在多元社會也是自然的事。但出版品氾濫,書籍參差不齊,慎選好書仍是重要的。(系列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