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前輩總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也常把「活到老,學到老」掛在嘴邊,致理商專講師胡勤卻說,時代變得太過快速,一技在身早已落伍,現代的人要求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通,否則「技到用時方恨少」,到頭來起跑點與最後衝刺都輸人,全盤皆輸。
到專校向胡勤拜師的夜間部老學生所從事的行業,三百六十行,無所不包,從國會助理到洗頭小妹,從工程師到鋼琴家,各種年齡與程度應有盡有,大家上班之後趕上課,蠟燭兩頭燒的動機,不外是憂患意識使然,歲月逼得這群老學生感受到自己日趨沒落,快被職場淘汰了。胡勤坦言,自己教人際關係學,那有真正在傳道授業?「輸送信心,交朋友才是真的,」老師與學生年齡相近,社經地位也不相上下,「最大的差別在我是老師,你是學生而已。」老師打學生的分數,學校發學生文憑,社會人士為多吸取才學來進修,文憑和技術兩者都是他們要的。
她卻發現,多數學生拿了文憑並未如願轉行,還是留在原來的職位上。有一個得意門生,在購物台擔任企畫多年,驚覺利潤愈來愈微薄而一心轉行創業,「人生是一場自我歷練,也是不計失敗的歷練……我的將來,就從現在開始。」學生對胡勤說出這般勵志感人的話,促使胡勤傾囊相授,教她經營服裝店,美容院的絕竅,但是,戴上方帽子多年,學生還留在原地。
所以,終歸一句,多技在身也未必飛黃騰達,何況僅會一項功夫?
進修23事
為什麼 自問
個人動機
是為了職位升遷,還是加強實力?或是純粹興趣?不同動機,自然導向不同的抉擇。
目標為何?
決心考到第一名,或是有過學習經驗就滿足?是要文憑,還是拓展人際關係?學習需要持之以恆,目標明確,才容易持續。
客觀條件
包括個人預算、程度及時間因素等等。
學習環境
選擇最能滿足個人條件及需求的學習環境,才會持之以恆。
機構有3種
方式 類別 成果
傳統式、系統化的正規學校
大專院校附屬的推廣課程或社區大學,拿學分,取文憑。
希望進入正規教育系統,穩紮穩打。
領學員卡的補習班
如巨匠電腦、地球村美日語等「吃到飽」,學員任意選擇時段,自由上課。
已具一定基礎,想要更上層樓練習、保持水準。
量身訂作的家教
一對一的家教,或是TutorABC線上教學等,屬於客製化個人課程。
依個人能力及需求量身訂作,學費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