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位發心出家者,在佛陀及大眾前宣讀〈出家誓願文〉。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王叡嫻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三剃度暨傳法大典」昨天盛大舉行,今年共十五人參加剃度,平均年齡低於三十歲,其中不乏高學經歷的優秀人才,由開山星雲大師主持,勉勵剃度者發揮「人間佛教」的精神,奉獻社會。
星雲大師指出,發心出家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大事,出家是一時、信仰是一生。他在儀式中詢問剃度者:「會後悔嗎?」、「願意為眾生服務嗎?」、「有經過父母同意嗎?」得到肯定的答覆才為他們剃髮授證。
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鼓勵新出家者,出家功德殊勝行,今受到全世界祝福,應保持初心、永不退票。
來自巴西的知誠師表示,巴西佛教資源缺乏,他發下大願,希望出家後,將中文學好,用於翻譯大師著作,宣揚大師理念,成為巴西社會與佛教間的橋梁,並培育出更多巴西當地的佛弟子。
第一位菲律賓的出家眾知永師,畢業於菲律賓馬尼拉大學,曾經是一位市場調查員,接觸過各個層面人士,雖擁有名利,內心卻不開心。二年前才接觸寺院,從此確立自己的道路,他希望未來能影響更多人。
宜蘭人知軒師,是佛光大學佛研所碩士,從小受家中長輩影響而接觸佛教,感覺星雲大師就如同父親;人生中有很多重要決定,都是看師父的書而受啟發,對人生規畫影響重大。未來希望應用所學,擔任教職,教化國、高中生。
知弘師來自英國倫敦,曾擔任迪士尼電視歐洲製作總監。他說,以前是個工作狂,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漸漸體認到世俗價值觀偏差,後來加入歐洲的法華禪寺參加短期出家,才又重新找回正確的價值觀。未來期望用佛法導正更多人的觀念。
來自澳洲的慧澄師表示,一九九八年在澳洲參加南天寺夏令營,發現佛教的精神、生命力與慈悲心,二○○○年參加短期出家,找到一種熟悉的感覺,才確立自己佛學的心,二○一一年進而就讀佛光大學佛研所。
慧澄師說,星雲大師廣建寺院,並成立佛陀紀念館,犧牲奉獻,時時為世人著想,他很佩服大師忍辱負重的精神。
昨天共十五人剃度,成為佛教新血輪,若再加上去年八月迄今的出家人數,共有三十一人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