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合城出版多本著作,包括:《礦工的兒子》、《癌細胞不見了》等,紀錄自己的生命歷程。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王叡嫻專題報導】蔡合城現在都會固定在「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總部為癌友諮詢,分享抗癌歷程,他總是告訴病友,二十四小時都要正面思考,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不要沈迷是是非非,懂得放下,人生自然活得喜樂。
他以自己生病的事為例,他說,我為了補償對身體的虧欠,回到老家,日復一日走一樣的路,再虛弱都要爬上山,每走一步,就念一聲「阿彌陀佛」,心是自在無罣礙的,完全忘了自己處於癌症末期。
蔡合城說,若我們能像鳥兒般,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多麼自由自在;但身為人的我們,卻一點都不自在,我們為了工作、為了賺錢,不能隨心所欲,就連回歸自然,都還連一隻鳥都不如。如果願意張開心眼,愈是看到大自然的變化與偉大,愈是感受自己真的不如眼前的一切。蔡合城說:「我常在想,人若能融入大自然,還會執著生生死死嗎?」
他認為,壽命長短和食衣住行育樂的形態相關,很多都市人不願放棄擁有的一切;有人家中有傭人伺候,晚上談生意泡酒廊,總是喝得醉醺醺,等到有一天中風,都沒有感覺,這都是因為自己的墮落,被既有思維困住,並沒有人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