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恢復遲緩,使本業收入長年未見調整,正財也停滯難升,台灣有七十萬勞工只好選擇兼差,當起「多工族」,「多職人」。速食店領班童艾唯說,社會可能淘汰高學歷,但是不會淘汰有學習能力強的人,願意多兼幾份工作,除了為賺錢,更多的考量在學習新知與拓展社交能力。
「兼差要低調,天下沒有任何一個老闆會應允高姿態者。」童艾唯說,自己白天當行政助理,晚上端盤子,手頭寬裕許多。默不作聲行事外,多工族另外要具備兩項本事,一是體力,二是敬業,把兼差當正職,兢兢業業才能長久。
童艾唯認為,朝九晚九,是一場體力的持久拉鋸戰,還要犧牲玩樂時間,耗損青春。意志力非得超乎尋常的堅強。想清楚再投入,否則會覺得委屈而極易臨陣脫逃。
政府新制度對多工族友善嗎?並不,一○四資訊科技集團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提醒,比起一般上班族,多工族更應留心自己的勞健保權益,也要算算可能被扣的健保補充保費。
張雅惠指出,多工族可從「是否為僱傭關係」來判斷能否享有勞健保保障。例如到便利商店、速食店打工,這些工作都需要企業「聘僱」,屬於「有僱傭關係」的工作,不論打工、兼差或正職,公司必須提供勞健保。
至於家教、接案翻譯、或在一個檔期拍攝影片等「論件計酬」的工作,屬「非僱傭關係」,自然沒有勞健保。另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今年上路,只要單筆所得超過五千元的兼職工作,必需額外繳納百分之二補充保費,多工族兼差報酬恐縮水。
但大專生、中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老人、領取身心障礙生活補助的族群,只要兼職收入未達基本工資(一萬九四○七元)就不必扣繳。
訊息子彈
兼職工作躍增2.14倍
從2007年到2013年這六年間,台灣就業市場的兼職工作躍增2.14倍,從六年前的2萬2000筆工作機會,暴增至今年近7萬2000筆。有兼職需求的人力,也大增75%。六年前,兼差求職人數只有4萬3000人,如今已超過7萬6000人。
需求暴增3大特性
1.正職平均薪資不具吸引力的條件,企業以兼職人力來替補。
2.產業有離尖峰、淡旺季分別,企業必需在旺季或尖峰增加兼職人力。
3.產業持續成長,人力需求不斷攀升。